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2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归属落定
时间:2013-02-26 16:04:4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8fda4521e1373c2435b24627f3b2f34c.jpg

    在充满挑战与变革的2012年,中国各行业精英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充分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中国城市化领域又有哪些人物在本职岗位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月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2012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揭晓,成都市市委副书记、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葛红林、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张幼云等获此殊荣。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陶斯亮,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资深参事王秉忱为获奖人物颁发奖杯。

   


葛红林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此次被授予2012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其推荐人是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陶斯亮。中国市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长远代表葛红林市长上台领奖,并发表感言说:“感谢社会各界、感谢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对成都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据主办方透露,授予葛市长这一荣誉,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城市化经历了从低速到快速的演变过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2007年,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避免了片面城镇化、无序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据中科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50个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成都紧随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在西部城市中名列第一名。此外,作为成都千万市民的“衣食父母官”,葛红林被群众赞誉为能真正俯下身子倾听市民声音的好市长。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葛红林带领全市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中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张幼云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她是坐在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中间的翻译,娴熟、准确的英语出色地完成了翻译工作,赢得了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各方的高度赞扬。54岁时,她“转行”到联合国工作,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女工问题特别顾问,创立了性别平等局,为全球保护男女平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就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张幼云。近年来,张幼云高度关注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农民工平等权益奔走呼吁。2012年,张幼云代表中国经社理事会赴欧洲参加首届中欧市长论坛,提出“推动公民社会积极参加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各个领域合作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张幼云说:“城市化是一个伟大的进程,我们每个人都跟着这个进程一起成长,让它成为具有现代历史感、高度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公正的事业。当然我们现在首先要解决中国特殊的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化。”她还表示:“这个过程中,我们原来就在城市中的人也有一个自我提升,同时要推动这个公正的进程。我愿意为此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历练自己,净化自己,跟大家一起为健康的城市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兵弟

    “我很感谢城市化委员会能够授予我这份荣誉!我想说,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建设的积累过程,各级政府应当为此而努力!”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对于获得这一殊荣如此感言。 
    记者了解到,李兵弟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中对推动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在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和农村发展等方面贡献良多,近十年来,李兵弟在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城乡规划、乡村发展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中国农村住宅制度等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此,他连续五年参加了中央1号文件的起草工作。2011年,李兵第开始牵头组织《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工作,为加速城市化的中国制定较为全面、详细、客观的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肖金成

    “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这句话用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身上最为恰当不过。肖金成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了“西部发展战略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中国十大城市群”、“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等数十项重大研究课题,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
    此外,肖金成还是《环首都经济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以他为组长的衡水调研组,就规划编制工作展开的调研,主题涉及发展路径、生态环保、能源建设等。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已经列入发改委2012年区域规划的审批计划,以此为基础,发改委将组织编制文件上报国务院。肖金成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言者,在峰会上,肖金成表示:“得到这个荣誉,我感到非常荣幸。从1995年开始研究农民工问题,1998年提出城市化是牵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一观点,我和我所在的机构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城市化的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为农民工、为城市化服务。”

陈志华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先生矢志不渝地为保护中国乡土建筑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让他有理由获得这一殊荣。”峰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20多年来,陈志华为保护中国乡土建筑殚精竭虑,提出并实践了“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保护”方式,对全国近50处研究点展开了考察工作,出版了40余部专著,如《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楠溪江中上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等。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乡土建筑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国内首部关于乡土建筑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中国乡土建筑保护——无锡倡议》。    如今,为了抢救正在迅速消失的乡土建筑,这个年迈的“80后”,仍然坚持用他那仅剩一只眼的视力,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风尘仆仆,不顾乡野颠簸的艰苦,不在乎冷遇和拒绝,带着研究生奔走于大江南北,深入一个个古村镇,调查、测量、交涉、争论……
     陈志华认为,乡土建筑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建筑所记载的中国人民的历史,特别是下层老百姓的历史。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从这意义上来说,乡土建筑作为乡土社会的史书,正好补充了半本历史。因此,各级政府应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持之以恒的决心,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正确看待遗产与利益,正确地评判政绩与公益,寻找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中国之路。

于长江

    “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这三个专业有一个最大共同特质,那就是对人的关注。”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搭建学科平台的理念,而城市化委员会授予他贡献力人物这一殊荣,也是看重于长江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人的关注和贡献。据了解,十年前,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立,如今,经过从无到有、不断改革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搭建了包含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三个专业在内的学科平台,培养具备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的北大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使得北大在深圳有了一个非常活跃的人文社科基地。这其中离不开一直辛勤耕耘,陪伴学院成长的于长江。
    近年来,面对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于长江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应摒弃城乡二元对立、彼此零和的观念,确立“城乡兼容”的城市观。这样,我们不仅能创造出新的城市化道路,也创造出新的“城市”理念,这才是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无愧于伟大中国文明、又对世界文明有贡献的城市化道路。此次获奖让于长江“很意外”,他说:“作为一个学者或者一个普通公民对中国城市化的关心本来都是分内之事。这个奖是给人物的,但人的贡献是有限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作出贡献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包括农民工、学者、官员等等,人可能比人物更重要。” 

王 军

    一位是新华社主任记者王军。他的《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和《拾年》等佳作,记录了城市化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人们从字里行间反思城市化的功过得失。王军还通过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发起“北京建筑文化周”,参展法国波尔多“东西北南”艺术展、“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荷兰“当代中国”展,以及在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全美规划大会、美国规划协会总部等发表学术演讲,弘扬传播中国建筑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8年8月,应上海世博局之邀,王军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提交展陈学术方案;2009年4月,应邀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政策问题,为中央党校市长班授课。
    面对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王军认为,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紧凑型城市,扭转美国式郊区型城市的侵入之势;在地权再造与契约重建的基础上,促进城镇化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梁 鸿

    另一位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梁鸿。主办方认为,作为农民的女儿,从梁庄走出来的极少数的佼佼者,梁鸿从未忘记自己生长的那片中原大地。她走出书斋,走出城市,奔向农村,实现了“我想让农民说话,用他们原汁原味的语言说出真实的想法。”
    据了解,2010年,梁鸿以家乡河南梁庄为调查对象,采访百余人,通过一个个乡村人物的具体命运,将农村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变迁和所面临的现实危机呈现在人们眼前。《中国在梁庄》——这部以近似纪实手法再现中国一个真实乡村的文学作品,引起极大反响,获得包括“人民文学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和出版大奖。2011年,为了记录一个完整的“梁庄”,梁鸿再次出发,奔赴全国各地,逐一寻找散落在各个城市的“进城梁庄人”,记录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梁鸿发现,将他们的散落的人生拼凑起来,恰好暗合了中国当下的诸多问题。他们不是宏大叙事下的路人甲,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生,记录下来,就成了当下底层中国历史的一角。这部作品——《出梁庄记》将于2013年面世。

赖文鑫

    峰会上,来自台湾的中华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会主席赖文鑫手握奖杯,激动不已。他说:“我以非常激动的心情在祖国首都——北京领这个奖项。我是一百年前台湾抗日烈士赖白的曾孙,我的家人为了抗日,最后只剩下我爸爸一个人。四十年前,我以一个农民工的身份到了台北,从生产线作业员开始,一直到今天回到祖国大陆。”赖文鑫还表示“非常希望今后能够对于农民工的教育更加重视”。
    据了解,赖文鑫是邓小平南巡后聘请的第一批台湾地区土地规划访问学者,是最早来大陆投资办厂的台商之一。作为海峡两岸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使者,他是台湾多家上市公司的著名企业家,但是他更关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大陆多个省市建立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训就业基地,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为海峡两岸城市化的交流和实践搭建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百 瑞·威尔逊

    百瑞·威尔逊是获奖人物中唯一的外国人。为了在峰会上能够用汉语表达自己的获奖心情,威尔逊先生让秘书将自己的感言用汉语写下来,标注了汉语拼音。他说:“我非常荣幸获得这个荣誉称号。自1994年在中国工作以来,我见证了中国政府和发展商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极大进步。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在今后十年里,我们将看到城市发展模式的巨大思维转变,从政府主导的规划模式,向社会和环境和谐的模式转变,非常感谢评委们授予我如此殊荣,非常感谢与我一起合作的事业伙伴们!”
    作为英国注册景观建筑师、香港注册园境师、香港园境师协会董事,自1995年成立以来,威尔逊主导设计近百项遍布中国和香港各地的获奖项目,其中包括大量的垃圾填埋、污水处理、城市规划发展、大型公共设施及高速公路和住宅项目。百瑞·威尔逊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未能提供拥有多元化社区的高质量、可负担的房屋;未能提供接驳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政策;未能提供足够的相互间有联系的和多样化的城市绿色空间等。并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应对策略:引入共享空间概念来平衡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利用;应用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构架;提倡可负担住房和人群多元化的社区;创造比满足当地社区需求看的更长远的发展策略……峰会主办方认为,百瑞·威尔逊少有的执着不断贡献着他的观点,而他的观点对于今日的中国城市化状况既有批判性,也有建设性。

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评选活动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年度公益性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根据人物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智力贡献、技术贡献、就业贡献、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十几个参数进行综合考核。
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年度会议,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峰会立足于今日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以“人的城市化”为主题,力求多角度解读、剖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总结成功经验,“让中国的城市化造福全人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