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等成为没有农民的国家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新加坡、瑙鲁、摩纳哥、香港、澳门、梵蒂冈、直布罗陀、开曼群岛、百慕大、安圭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农民,全民都是城市居民。
欧洲特色小镇成旅游热点
随着欧洲深度游的逐渐普及,人们的视线逐渐从耳熟能详的巴黎、伦敦、罗马等转向了那些别具特色的小镇——他们追求精神的净化,更乐意躲避都市喧器的生活,到偏远的乡村开辟精神乐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行社推出的欧洲游线路里,9成以上都包括了古镇游。
韩国对待外来人口值得借鉴
截至2009年10月底,在韩国境内居留的外籍人员共计116 .42万人,占韩国4960万总人口的2.35%。韩国外籍人口主要由外籍劳务人员、韩国公民的外籍配偶、留学生和外国游客等几部分组成。如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已成为韩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总的来说,韩国政府主要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分类管理,实行登录制度和雇佣许可制度 ;二是严格查处非法滞留人员;三是鼓励政府和民间机构为合法移居的外籍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当地社会。
全球大城市生活成本排行出炉
据美国美世(Mercer)咨询公司公布的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排行榜,日本首都东京高居榜首,香港、上海、北京等中国城市均排在前列。美世公司根据外国旅居者在当地的生活需求,对全球214个城市的200多项生活花费进行了统计,包括交通、饮食、服装、日用品和娱乐等方面的开销。其中住房是生活费中占比最大的,在城市生活费排名中起到决定作用。
根据排名,日本东京的生活费全球最高,非洲最大产油国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位居第二位,排在前五位的其它三个城市分别是日本的大阪、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瑞士的日内瓦。
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河广州均进入前50名。其中香港排在第9位,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列第16和第17,深圳排在第30位,广州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并列第31位。
欧洲巧克力节在意大利开幕
10月19日,为期10天的欧洲巧克力节在意大利开幕——这是每年10月中下旬在意大利中部山城佩鲁贾上演的欧洲巧克力节盛宴。
地势绵延起伏的佩鲁贾距意大利首都罗马约200公里,在意大利有“巧克力之城”的美誉。它的老城中心有两个最著名的广场:意大利广场和十一月四日广场,由主干道瓦努奇大街连接,节日期间的大部分活动就在这两广场一条街上举办。
佩鲁贾的巧克力节始于1994年。作为巧克力节的传统项目,“巧克力雕塑”向来是节日的高潮。重达1吨的巧克力“方墩”上,巧克力技师手中的锛凿斧锯上下飞舞,褐色的巧克力碎屑四处飞溅。白色的古老教堂在远处静立,雕塑台下人群呼喊着,竞相索取技师砍削下的巧克力碎片。完成巧克力雕塑往往需要一整天时间,雕塑将一直摆放至巧克力节结束,届时由技师亲手敲碎,再把碎片分给游客。
10个增长最快城市和10个最缺乏活力城市
一项来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调查报告公布了世界200个最大城市经济状况排名,这200个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占了全球一半的GDP。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对这200个最繁荣都市的收入和就业增长所作的季度分析表明,上海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而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牺牲品希腊的雅典位列排行榜的尾端。
这10个增长最快城市是:1、上海,中国;2、利雅得,沙特阿拉伯;3、吉达,沙特阿拉伯;4、伊兹密尔,土耳其;5、杭州,中国;6、安卡拉,土耳其;7、伊斯坦布尔,土耳其;8、深圳,中国;9、圣地亚哥,智利;10、沈阳,中国。
10个最缺乏活力城市是:1、雅典,希腊;2、里斯本,葡萄牙;3、都柏林,爱尔兰;4、塞维利亚,西班牙;5、萨克拉曼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6、马德里,西班牙;7、那不勒斯,意大利;8、巴塞罗那,西班牙;9、瓦伦西亚,西班牙;10、里士满,美国弗吉尼亚州。
德国城市化发展成果值得借鉴
据统计,2004年德国城市化率达到88%,位居世界前列。德国贝塔斯曼公司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有关德国人口发展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德国城市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德国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人口政策等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丰硕成果值得借鉴。
在城市规划上,德国坚持多中心城市分布。与法国巴黎的“一枝独秀”相比,德国有11个大都市圈,包括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法兰克福、莱茵-美茵区、斯图加特、慕尼黑、汉堡,以及莱茵-内卡河区等。这11个大都市圈分布在德国各地,聚集着4430万人口,占德国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另一方面,德国完善的法制体系也是确保城市化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工作、迁徙、教育等公民权利没有城乡差异,一视同仁,城乡之间社会保障体系差异也不大。农民要进城,只需到市政局登记并且按规定纳税,也可以成为城市居民。
德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同现在的中国一样,公共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农地的冲突在所难免。根据德国法律,要获得土地,政府必须与土地拥有者——农民讨价还价,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一般需要5至6年的时间。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德国联邦农民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肯尼亚土地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
作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一个人均GDP不到800美元的国家,肯尼亚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带来了土地分配不公、贫困率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由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该国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市贫民窟不断扩大、失业人口有增无减及犯罪率持续上升。
在肯尼亚,土地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据当地媒体报道,肯尼亚全国73%的可耕地集中在10%的人手中,23%的人口没有土地,另有67%的人拥有的土地人均不到1英亩(约合0.4公顷)。
殖民统治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根源。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当局将肯尼亚中部高原地带大部分的肥沃土地分给了白人殖民者。1963年肯尼亚独立后,首任总统乔莫·肯雅塔没有对这部分土地实行没收政策。为解决肯尼亚人对土地的需求,肯政府当时出台了一些政策,允许人们以市场价购买土地,由于大多数穷人无力支付高额购置金,导致大量土地被新上台的权贵控制。此后数十年间,肯尼亚政府多次出台土地分配方案,但由于官员腐败严重,大多数土地最终还是成为极少数人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