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政策的出台是一回事,具体的落实又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说,中国的房价之所以远离其合理价位,根本原因在于各地那种依赖房地产来维持GDP高增长的思路。从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来分析,外贸出口这一条,要看国际市场上的景气程度,不是咱自己一家说了能算的;而拉动内需这一条,难度是最大的,喊了多年,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仍然还没有成为主力,其间涉及到许许多多细致问题;比较来比较去,还是投资拉动这一条见效最快,立竿见影,至于它形成的过剩产能如何消化、如何变成消费品或公共服务让人们去享受,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显现出来的,让它往后放。于是乎,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大规模“建城热”,甚至削山、填海造城。如此下去,怕是又要走到投资拉动GDP的老路上去,又要造出一批新的“鬼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由于见效不快,会越发被挤得没有位置。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新的“国五条”出台是必需的、及时的。
有些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央把“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重点,就意味着房地产价格可以不断飙升,因此继续把宝押在房地产上,认为它可以稳赚不赔。其实,世上哪有这样的事情?连一贯鼓吹“暴涨论”的任志强任大炮最近都改嘴了,这就很说明问题。再说,远的有日本、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前车之鉴,近的有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鬼城化”,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共通的,不可能在人家那里都灵验,偏偏到你这里它就不灵。未雨绸缪是明智的,而一厢情愿地等着天上掉馅饼,最后等来的一定是陨石。
更何况,城镇化的精髓,并不在于建起多少房子,而在于生活于其间的人,脱离了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全新的形式实现了就业,并且当地的产业实现了良性循环的自我造血功能,这才叫真正的城镇化。如果仅仅是把原来的耕地盖成了住宅小区,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小房产主,却没有其他的变化,时间一长会怎么样呢?人无事就要生非,用不了多久就会坐吃山空,并形成新的社会问题。新的小区也会因为附加值开发不够,自身没有生产价值的空间,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睡觉的地方,早晚重新变成“鬼城”。建几座“鬼城”绝不是真正的城镇化,这里边必须要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意义基本上等于一次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