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型城镇化提速中国发展新周期
时间:2013-02-23 03:3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丁栋 

    中国即将于3月进入年度“两会时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不断升温的热词。

    被视为“经济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如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在户籍、社保、医疗、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从而最大程度上释放出新的改革红利,2013年全国两会必将有所解答。

    毋庸讳言,尽管中国城镇化水平已明显提高,但若以“高效”“高质”为标准衡量,还有很大差距。

    究其原因,“制度问题”难辞其咎。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由于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获取土地差价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政府成为“城市经营者”;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中根深蒂固的GDP增长导向,恐使中国城镇化走向一场“造城运动”。

    “要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其目的是造福百姓、富裕农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此有清醒认识。

    以上种种,为推进新一轮城镇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求。

    最受关注的财政、土地和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需要走在前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已阻碍城镇化进一步健康发展。虽然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50%,但城镇户籍人口仅占35%,这意味着仍有超过2亿农业转移人口处在“离开农村,却不能融入城市”状态,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完成“市民化”,户籍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是关键。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人”的城镇化,关系数以亿计国民福祉,这将是新型城镇化首先要面对的课题。

    城镇化过程中,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环境承载力相关。传统城市化对有限的空间和日趋紧张的资源的消耗不可持续,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集约化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过去30年中,以土地大开发、城市大扩张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使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近四倍,随着耕地资源日趋紧张,土地的规模扩张必须向集约利用转型。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中等城市发展缓慢,小城市和中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分布分散,由此也带来一些大城市空间过度集中、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城市病”。

     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可以预料,新型城镇化将在优化国土空间利用、缩小区域差距、合理调配资源等方面有所作为,建设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美丽中国”。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约9.6亿人口中只有约18%生活在城市,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到2011年,中国约13亿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正式进入城镇化“拐点”。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将新型城镇化明确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也是衡量中国能否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在城镇化主题下推进方方面面的改革,必定会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推动中国全方位的进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