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需要重建社会
时间:2013-02-22 01:25: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城镇化需要化解老区新城之间的矛盾

  由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选出中国新一届政府,因此,各地政府与市场都在热切期望推出“城镇化”政策,希望实施更多有利于“城镇化”的措施,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希望中央政府继续给政策,让地方搞投资和建设,比如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限制与房地产限购等等。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将经济增长作为优先的考虑,依靠投资拉动。在过去的数年,全国各地出现“城市化”大跃进,造新城运动将原来的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以短时间内的规划和建设替代了循序渐进的市场“城市化”过程,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城市“摊大饼”后如何收拾的问题,而不是继续城市扩张。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表示,所谓的城镇化率不是重点问题,应当重点关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聚集和新社区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我们非常赞同厉以宁教授的这些观点,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状况的清醒认识,不同于地方政府部门因有利益关系而故意歪曲“城镇化”的方向。

  在各地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普遍出现“造新城”运动,即在老城区之外新建城区并将主要的行政机构搬迁过去,大城市则是不断的向郊区扩张,从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中出现老城区、新城区以及新社区共存的现象。

  老城区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规划和建设的产物,因此,不仅交通拥挤,建筑老化,而且各种公共设施也在衰败。当地政府不能将权力部门转移到新城后弃老城区于不顾,让其加速破败。事实上,尽管老城区建筑老旧,设计落后,在汽车时代居住不甚方便,如果其二手住房价格相对新区便宜,可以吸引“农民进城”。因此,对于老城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与升级,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是老城区不会成为“贫民窑”的前提。

  当然,各地的新城区也存在问题,即人气不足。由于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仍然在老城区,因此,新城区虽然各项硬件设施都很现代化,但缺乏人口聚集效应,比较冷清,商业萧条,难以形成市场以及提供就业。一般认为,如果将更多的优质公共资源向新城区迁移,那么,必然带动新城区的人气,现在各地已经有这种趋势。但政府以权力干预公共资源分配,对老城区市民极为不公。新、老城区的这种矛盾在于,各地的城市化仍然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现有的城市人口不足以支撑新区的繁荣。

  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下一步的“城镇化”关注点应该是吸引农民进城,而不是继续进行城市扩张。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较为固定的工作,让他们彻底成为城市居民,是城镇化能否成功的挑战。政府不能只在意城市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要以城镇化率作为政绩,应实实在在的努力为农民工提供就业,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

  在广大的中小城市,不久前仍然还是“单位社会”,居住多是以“单位”为社区。此次“造城运动”中大量商品房的涌现,使得一种基于陌生社会关系的新社区诞生。这些社区居民可能来自农村、政府机构、市场经营者、工人等等,政府和街道应该关心社区建设,不仅提供硬件的服务,还要关注社区文化的形成。事实上,在“造城”大跃进后,形成了一种陌生而不稳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管理将是政府的主要挑战,政府不应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投资于“城市”的建设,而是要重建社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