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电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反对土地浪费是一大关键。”在近日的采访中,上海主要新城之一——嘉定新城所在的嘉定区副区长庄木弟对记者说。
在长三角最新一次市长与企业家座谈会上,无锡、杭州等城市的负责人也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步伐,将给区域一体化带来新红利。但根本前提是提升城市建设的土地效率,更优化地配置人与城市的关系。
土地浪费的一种误区
目前,城镇化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庄木弟认为就是粗放,其实质就是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不高。而用地效率高低,并不单纯取决于地上各种项目的多寡。
在沪郊的嘉定新城中,水面积率将从目前的6.9%上升至10%;生态绿地有三大工程,包括绕城森林、生态郊野湿地公园及沿路、沿江、沿河片林。另外还有近六分之一的土地是预留地和备用地。
相关专家说,以前,水、绿化等生态用地在一些建设者眼里是虚地,是土地的浪费。只有实项目填满了实地,好像才是用足用好了土地。庄木弟认为这是一种误区。“没有生态和生活空间的新城镇,只能成为一座座空城,只能增加城镇化的水分。这是土地的最大浪费。”
新城镇化人要放在第一位
千城一面,也是以往城镇化中为人诟病的一大弊端。如何让新城镇不再像是从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呢?
此间的区域一体化研究专家认为,应以“人的城市化”为主线,有了人为主体,就有了需求导向。
在长三角最新一次市长与企业家座谈会上,无锡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说,像无锡这样的城市,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产业特点,一定要寻找到自己内生的增长和发展动力,民生追求也要寻找到市民需求的根本上去。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互相接轨和服务,但绝不能“同质化发展”。
在上海嘉定新城,记者听规划和建设部门的人士说,过去,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都被称作城市的配套功能。但现在完全反过来了,是以交通等来引导城市开发,而非在城市开发中配套交通。因为城市建设人是第一位的。
“新红利”应实打实
如今,社会对新型城镇化期望很高,认为是中国下一轮发展的“新红利”。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相关人士认为,像长三角这样的区域发展带,城市群的新发展将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新的动力源[6.69 -2.76% 资金 研报]。
据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最新报告,去年长三角2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0个城市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而且,在相关板块中,一些后发区域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江苏沿江地区发展速度放缓,但苏中、苏北正在提速;浙西南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已超过浙东北。
“这是新动力源和新红利的一个印证。”郁鸿胜等长三角问题专家表示。他们认为,‘新红利’要可持续地滚动下去,应形成新型的挤干水分的实打实机制,提升城市建设的土地效率,实现人的城市化与土地的城市化的同步,建立更为和谐的人与城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