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助推海南崛起
2009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此时距“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的首次提出已近10年。新年甫过,海南正式踏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征程,它需要用另一个10年来实现这一梦想。
《意见》提出,到2015年,海南“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意见》站在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六大战略定位,即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万事开头难。2010年,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起步之年,其意义不言而喻。1月初,中共海南省委五届六次全会确定今年海南要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大事,其中包括举办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研究落实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创新旅游产品、启动一批大型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招商、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组建旅游开发投融资平台、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等方面,并将十件大事分解为90项具体任务,落实给有关部门和单位。
除了这十件大事,海南省委省政府今年的工作重点还包括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十大民生工程、十大高科技园区、十大工业项目等。这些与十件大事一起,形成五个“十大工程”,构成了今年海南国际旅游岛起步跨越的纲领。
1月15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委等10个相关部门及海口、三亚等5个相关市县主要负责人与省委省政府签订责任状。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动员讲话时强调,责任状就是军令状,“要么完成任务,要么让开位置”,务求今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这次会议标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启动。
十年磨砺,“国际旅游岛”终出鞘
早在2000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率先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构想。迟福林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出国际旅游岛的概念,是希望破解海南发展上的困局。海南在20年里曾经错失了很多大开放、大发展的机遇。世纪之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海南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海南是一个岛屿,不开放就没有出路。区域性的开放已经不现实,对外开放是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迟福林认为,海南20年最大的经验就是,“开放的程度就是发展的程度”。
的确,从1988年建省至今,海南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风雨和波折,一度陷入困境,徘徊不前。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中国这块最大的经济特区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2001年12月,中改院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框架建议)》。“国际旅游岛”的呼声一直在中国的最南边回响。
2007年,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国际旅游岛”的构想终于作为海南的重大决策、作为海南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提了出来。历经繁复的筹划、申报、调研、审批,历经不断的探讨、论证、修改,从“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到“国际旅游岛”,每一步都显得艰难而意义重大。这项发展战略的成功推动与最终实现,离不开中央领导的密切关注与充分肯定。
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明确指出,海南要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提高旅游业国际化程度,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2009年4月,温总理视察海南时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成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要求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系统性指导意见。200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等22个国家部委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海南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国务院文件形式颁布。
旅游经济,振兴南海明珠
旅游——成为海南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名片。与同纬度的美国夏威夷岛,或是同在亚洲的印尼巴厘岛和泰国普吉岛这些已经声名显赫的“国际旅游岛”相比,海南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不相伯仲,然而发展程度却只能望其项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之后,该国或该地区的旅游将进入转型期,即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2008年,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的海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也呼之欲出,顺理成章。
如今的海南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接待体系。海南目前有导游9844人,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2%。2009年,海南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6亿元,21年来海南的游客增长了17倍,旅游收入增加了70倍。去年海南工业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没有完成年初财政预算,但全省的财政收入不降反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第三产业带动税收比重逐步提高,其中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
不过,旅游业能否作为一个区域的支柱产业,仍受到一些人质疑。按照传统经验,旅游业带来的财政收入不会很高,从世界范围看,很少有地方能依靠旅游业实现大增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方向,到底能把没有经过工业化阶段的海南经济带到何种水平?而发展旅游业本身的资金又如何保证?
对此,迟福林认为,首先,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看,需求量增大的背景下,旅游业已经成为热点,市场广阔。其次,在拉动需求战略下,以旅游为主导可以吸引外部投资。“在政策上放开了,就可以吸引投资来源。向社会民营资本开放,可以填补没有工业化带来的资金不足问题”。海南已经形成了旅游和相关服务业的初步格局。从数据来看,旅游房地产和相关服务业已经占了GDP的大头,也成为了地方财政税收就业的大头。
三大看点,解读政策优惠
对于国务院关于国际旅游岛的批复意见,各大媒体竞相解读。有媒体分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看点莫过于零关税、免签证和博彩业。然而事实上,这些政策实施的细节还在敲定中,尚需经各部委及国务院的最终审核批准。据透露,《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将在1月底出炉。
免税购物是国际旅游岛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早在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同意海南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开办4家市内免税店。据介绍,目前免税店内销售的产品类别包括洋烟、洋酒、化妆品、箱包、相机等,免税后价格要低15%-20%,一些产品还可以达到降低40%的幅度。目前免税店销售对象是外籍人士及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家财政部已经在去年年底完成了调研,相关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相信有关离岛免税细则会很快出台。
另外,国务院《意见》提出,海南将实行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此外,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介分支机构。
此外,关于海南是否会试水博彩业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意见》中“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的表述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然而近日省委书记卫留成明确表示,海南绝不会像澳门一样开设赌场,也不会有其他赌博产业。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回应此事时称:“国务院这次在文件当中给我们明确了探索发展竞猜型的体育彩票包括大型国际赛事的即开彩票,这是在彩票方面为丰富海南旅游娱乐的产品给我们开了一个政策口子,是带探索性的。既然是探索性的,相比于其他地区就有一定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绝不意味着要突破国家的现行法律在这方面的有关规定。”
房价高涨,海南再受考验
近日来,海南的房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中央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大背景下,海南房价一路飙升尤其引人注目。在国务院《意见》发布后几天,就有媒体披露海南三亚的房价在一日之内上涨了2000元,对此,省长罗保铭表示,虽然在岛外需求的推动下,这几年海南的旅游房地产总体是上升的,但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凶。
历史上,海南曾遭受过房地产泡沫之害。建省之初,海南办经济特区的“利好”一度引发房地产泡沫。1993年,国家进行宏观调控,800多亿元资产化为500余座“烂尾楼”,让海南困扰许久。迟福林直言,“国际旅游岛能不能做好,关键要看房地产业能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如果疯炒一阵房地产,最后造成房地产新一轮泡沫的话,国际旅游岛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是失败的结局。”
迟福林的担心不无道理,在全国房价一片上涨声中,海南的房地产投资热潮异常汹涌。据了解,在“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刺激下,从海口到三亚59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旅游地产项目星罗棋布。鲁能、万科等大型房产商,纷纷在海南大手笔圈地,一线海景土地资源日益紧俏。1月11日,国际旅游岛海上地标——三亚凤凰岛全球发售,6.5万元/平方米的均价,引领海南房价的新高度。
针对目前各地投资商蜂涌而至,为防止海南房地产开发出现新的泡沫,卫留成代表省委省政府宣布,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完成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之前,暂停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土地开发项目。他说,如果不按科学规划乱开发,破坏了环境和资源,就违背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宗旨,就是对海南人民不负责任。
其实从这次《意见》中可以看出,中央关于房地产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和当初出现的泡沫不同,文件中已经明确表明鼓励和支持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加强产权式酒店开发建设,鼓励发展家庭经营、房屋租赁经营,加强保障性住房等。
统筹城乡,促进资源整合
《意见》中特别提到,海南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意见》指出海南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发展条件,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建制设置,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扶持重点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
迟福林也指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全岛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现在18个市县的城乡格局,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海南必须通过城乡一体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紧密结合,打破体制束缚和行政壁垒,以城乡旅游资源整合、优化为重点和突破口,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行政一体化,从而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城乡一体化之路。
2007年,海南的城市化率为47.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考虑到2003年琼山并入海口,2004年农垦农场人口计入城镇等统计因素,海南城市化水平实际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的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等独特资源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腹地。在城乡分治的体制格局下,生产要素流向中心城市。在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情况下,农村资源的开发水平远低于城市,同时资源价值也远低于城市。
据悉,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完成编制《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正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紧编制《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为促进资源整合与利用,海南省还确立了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方针。海南西部地区是新型工业和能源工业集中布局、港口资源集中布局、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拥有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保税港区等政策优势。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下,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是实现海南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低碳,倡导持续发展
“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出席长江年度论坛的卫留成用这8个字描绘了国际旅游岛的基本标准。他说,建设国际旅游岛是通过保护环境,发展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海南的主导产业,进而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走一条强岛富民的科学发展道路。
建设国际旅游岛,正是突出了海南省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气候优势。1月6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通过中外媒体,向世界做出了“绿色承诺”——海南省不但有漂亮的海滩,而且有60%的森林覆盖率,有上千万亩的原始热带雨林;有130万左右的黎族、苗族和回族同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卫留成表示,海南省在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精品线路时,不但要考虑到山海相连,突出本地的民族特色,同时还要把遍布全岛的温泉和比较有特色的高尔夫旅游等作为亮点。
从现实情况看,海南的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卫留成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或者说主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海南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在近日召开的“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卫留成再次强调,生态就是发展的本钱和优势,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新型工业、新型制造业、房地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谋划产业布局,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省长罗保铭也表示,对于生态环保问题,应在保护与开发并举上综合发力,努力在发展清洁能源、低碳经济上有所作为;要加快发展绿色安全优质农业,加快建设核电,发展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新型材料,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推动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