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这两年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破解异地高考等一系列难题,关键就在于突破户籍壁垒。昨天,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参加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发言时说,北京将逐步打破户籍壁垒,探索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这让很多北漂看到了希望。
郭金龙说,北京在打造世界城市的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最大的问题,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包括教育、卫生、养老、住房、交通等都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所有在北京居住的人口都是我们应该服务的,不能囿于户籍与非户籍的问题。
他还特别提到,北京去年门诊量近2亿人次,北京有47%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这些都需要突破包括户籍等在内的一些壁垒,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1月上旬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今年将重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郭金龙的发言是否意味着今年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将迈出更大的步伐?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志红就这个话题发表观点。
对“打破户籍壁垒”应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难度尤其大,人们的关注度也最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北京将逐步打破户籍壁垒,探索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将会迈出大大的一步?张志红认为,大家对此事应当持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
张志红:首先政府有这样的一个表态,特别是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流动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来讲,北京能有这样的气魄,北京市政府能有这样的认识,应当讲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之所以说要谨慎乐观就在于,北京的户改应当讲在这几年特别是以异地高考为首,每年到八九月份的时候这个户籍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北京已经喊了很多年了,这么难的一个事是不是希望在一年之内解决,我想恐怕大家还是应该稍微把希望度放得稍微低一点,可能会更好一些。
专家:所有公共服务都一视同仁不太可能 应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家对郭金龙的话期望值不能太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北京户籍制度改革的难度实在太大,难点就在于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上,庞大的人口和有限的资源显然是矛盾的,提供同等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撑。郭金龙说,要探索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这会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吗?
张志红:从北京市公共服务的支出增幅里可以看到,在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远远大于整个的居住增幅,确确实实北京市长期以来可能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金来改善相关的一些民生,但是这其实不能光指望政府,我想可能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户籍管理背后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我希望郭书记再加一个词,叫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核心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在这里面要求所有的公共服务都一视同仁,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是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比如说从2012年起外地人可以在北京上生育保险,这就属于基本公共服务。
很多在北京工作多年的人提出,我在北京交税多年,为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同样的贡献,为什么我就不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呢?张志红表示,外地人在北京如果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而且按时上保险的话,应当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
张志红:比如说现在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生活多年之后如果你按时上保险,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一个住所,那么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应当讲都有。只是现在最引人注目的异地高考这块,这可能是一个最终需要突破的问题。
在公共服务领域里面,得有个人的付出,得有企业的付出,也有政府的付出,包括很多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险一金等等,企业要按时为职工交纳,作为个人也要主动去交纳。这样的话,政府在处理很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面的能力会大大增加。
户籍制度改革不是“一刀切”能解决的 需要逐步实现突破
去年年底,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户籍制度改革的步履维艰,从实际情况看,“漂在北京的人们”今年可以期待哪些工作的推进?
张志红:这个事情回答起来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呢?作为政府的一个具体的计划来讲,户籍制度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就能把事情解决的,需要一个个点的突破。其实北京在很多年之前就一直在做,包括引进科技人才,只是说这个事情确确实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