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徐锋:城镇化如何抵御全球经济减速
时间:2012-12-19 14:25:3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徐锋 
    城有城的魅,乡有乡的美。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乡村优化”,我们要的是美丽的、生态的、以人为本的城镇,以及美丽的、生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乡村。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不少关于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决策思路,其中提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一指导理念的明确与强调,折射出重大战略性色彩。

  之所以将城镇化提到这样的高度,必须看到“全球经济减速”这样一个大的语境。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中国经济欲实现“逆周期”运行,只能激发“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的活力,以此来部分取代不断萎缩的国际市场。而由于政府投资拉动往往留下后遗症,故而,消费的作用凸显。

  但我们必须正视,近些年,最终消费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以何种方式有效激发国民消费力,我们面临同样考验。道理上看,出路无非几点,其一,减负。通过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免除“存钱防老”、“存钱防病”的国人消费的后顾之忧。其二,增收。这就是十八大首次提出“居民收入翻一番”惹人瞩目的原因。当然,有必要打预防针的是,这种居民收入的倍增,必须是实际购买力的增加,而不是名义财富、账面数字的增加。其三,尽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以往汽车和房地产对消费的带动性很强,现在这两方面都遭遇了一些问题,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哪里?

  “城镇化”看来已成为答案。前不久,综合各种信息,人们预测中国经济下一步布局中,城镇化将成为新的内需发动机。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印证了这一预测。

  城镇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无需赘言。从终极目标而言,城镇化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增进国民福祉,而从现实效果和中短期诉求而言,则在于“创造需求”、激发消费,应对“全球经济减速”——据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增加1万多元,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城镇化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

  然而也必须看到,近30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城市化率,按现有统计口径已达51.3%,但现有路径留下诸多教训,必须自我修正。有目共睹的莫过于:其一,低成本的强力推进。部分地方出于政绩考虑,赶农民上楼,失去土地的农民搬进楼房却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二,城市病的重蹈覆辙。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城镇,规划滞后、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能力滞后、基础设施滞后,城市造血功能不健全。无疑,这样的城镇化不仅不能激发“新市民”消费力,长远看反而无益于“新市民”就业居住,挫伤其消费力。

  因此,城镇化同样要讲究“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唯如此方能真正成为内需发动机。比如,以人为本。城镇化的落脚点是要让“新市民”实际购买力提高、享受的公共服务更齐全。又如,循序渐进。不拖沓也不冒进,对城市病未雨绸缪,防范“逆城市化”。又如,因地制宜。对适于城镇化的区域大力引导,对城镇化条件暂不成熟、更适于“乡村优化”的区域予以保留和扶持。广州在未来发展蓝图中,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新型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继续优化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农村的特色发展、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城有城的魅,乡有乡的美。城镇化切忌大干快上、千“城”一面。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乡村优化”,我们要的是美丽的、生态的、以人为本的城镇,以及美丽的、生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乡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

(原标题:城镇化如何担起抵御“全球经济减速”重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