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住建部: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 应加强城镇经济功能
时间:2012-12-08 12:12: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3%,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的集中,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和多元化,这会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新型业态,特别是研究开发、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和保险业、信息和计算机服务业等,必须依托城市发展才能得到扩张。

  我国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迅速崛起,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3%,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于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推动中国社会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城镇化要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定势,转而更加重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称,城镇化,不仅会生发出大量的农村居民对住房的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够让进城后农民的消费水平全面提升。而这两方面就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消费巨大的新增长点。同时,在这种城镇化的过程中,也是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及土地使用方式等发生重大变革的节点。可以说,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的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张立群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已经成为制约内需扩大,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突出瓶颈。

  仇保兴认为,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型,即由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转型,由高能耗的城镇化向低能耗的城镇化转型,由数量增长型城镇向质量提高型城镇转型,由高环境冲击型城镇向低环境冲击型城镇转型,由放任式机动化城镇向集约式机动化城镇转型,由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向社会和谐的城镇化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影响。第一,缺少城市发展布局的长远规划,降低了城市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第二,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相对城市化步伐明显不足,形成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瓶颈,制约了城镇户籍的放开速率,也制约了城镇化步伐。

  张立群指出,应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应加强城镇的经济功能

  那么,如何加快城镇化?易宪容指出,从明年起,住房市场政策逐渐调整是必然。就当前中国住房市场的性质及房价水平来说,对城镇化好像没有准备好。因为现有的住房市场还存在着投机,很多城市居民没有能力购买,将要进城的农民更谈不上有支付能力。所以,明年住房市场政策或房地产宏观调控,会更加注重让住房价格回归理性,以便为农民市民化做好准备,并以此来增加中国经济的活力与动力。

  张立群则建议,可以在国土资源规划指导下确定各城市远景发展目标,明确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编制各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形成以后,要经过人代会批准,作为法律文件执行,切实提高长远规划的严肃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政府要向人民代表大会按时报告,认真接受监督。结合财税体制改革和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应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管理,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保障能力的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使劳动力和人口更顺畅、更稳定地向城市转移。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王东也提出,要发展适当的支柱产业,加强城镇的经济功能,才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路子。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以矿产资源的深加工为城镇基础部门,旅游资源丰富的就以旅游为主体或接受中心城市分散出来的制造业,避免通过房地产开发来实现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或成改革突破口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了明年经济政策信号,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改革领域和突破口。

  经济平稳增长可期

  目前,我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增多,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这些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包括:由于欧债危机缓解,全球经济继续探底风险下降,我国出口增速有望走稳;房地产市场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今年以来销售面积持续增加已经刺激地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受益于大批项目的投放及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面的缓解,基建投资增速保持企稳回升态势,考虑到明年是实施“十二五 ”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地方政府仍具有较强的扩大基建投资的动能。

  尽管以上因素决定明年GDP增速将迎来周期性复苏,超过今年将是大概率事件,但限于客观因素,经济复苏力度仍很有限。受制于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速下行的现实,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空间较小,总量刺激政策难有大作为。受欧债危机反复博弈等因素拖累,世界经济很难短期走出明显复苏。房地产市场调控仍有进一步加码空间,这也会抑制地产商扩大投资意愿。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可能仍是7.5%,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将延续。具体来说,明年财政赤字规模不会比今年小,新增贷款规模也将略超出今年8.5万亿元左右的水平,这有利于稳定明年经济增长。

  城镇化将成突破口

  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值得期待。新型城镇化无疑是最具有经济潜力,并有望引领改革实现突破的领域,它将扭转以往土地城镇化单兵突进、户籍城镇化落后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过度超前城镇化等畸形局面,更强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明年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望围绕着新型城镇化开展。第一,明年有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该法案将大大提高征地补偿数额,将资金补偿和安置补偿分离,鼓励农地流转及试点农地直接入市交易等,这些措施无疑在遏制地方政府低价圈地用以大造城市的同时,有利于保护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权益,激励更多的农民主动融入城市生活,变成真正的“市民”。

  第二,明年有望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特别是当前地级市的入户门槛将再次降低,以适应近年来人口更多向较大规模城市集聚的规律;淡化户籍管理与居民权益的关联,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地实施居住证制度,逐步保证居住证持有人享有更多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这些措施在提高当地城镇化率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

  第三,明年将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一年,许多地方政府都会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各类改革措施以刺激当地产业发展。例如,明年各地的金融改革试点将风起云涌,其宗旨在于突破当前货币信贷增长有限的瓶颈,更多寻求直接融资以优化当地的资金资源配置,加快当地资本流动,整合金融资源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明年还将是结构性减税措施集中实施的一年,更多地区将申请营改增试点,以刺激当地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的深化。明年还是“非公36条”实施后的关键一年,各地为突破当地经济资源及条件限制,也更有动力放开市场准入,促进当地产业集群发展。这些措施都会显著提高本地就业水平,提高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

  第四,与新型城镇化配套的新一轮行政及财税体制改革有望渐进推出。更多地区将探索省直管县(市)的改革,增加更多的财政资源以增强农村人口吸纳。同时,更多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望跟进,赋予民间资本更多权限,促使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作用。(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