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农民迁入小城镇
据悉,“十二五”期间天津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市人口城市化率达到90%,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按照“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农村城镇化战略,“十二五”期间,完成四批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试点任务,适时启动新一批试点,累计完成农民安置用房和配套公建总计5400万平方米,总投资2800亿元,100万农民迁入小城镇。
基本建成四个新城
同时,天津将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和规模规划建设新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人口集聚,人口规模平均达到30万人以上,基本建成西青、津南、武清、团泊四个新城,使新城成为区县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功能区,成为优势明显、产业功能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特色明显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区域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中心,充分发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平均达到5万人,成为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积极稳妥地发展一般镇,人口规模达到2万人,建设成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基地,成为各具特色、生态宜居的小城镇。中心城区与新城通过轨道交通或高速公路相连,新城与新城之间以高速公路为主相连,新城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以高等级公路相连,呈现出大城市的中心功能和周围小城镇的依附特点,妥善解决城市化高度发展时期大城市蔓延和膨胀等问题。
加快农民居住社区建设
农民居住社区建设方面,首先是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民安置住房,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小城镇的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做到突出特色,形成规模,优势互补;确定小城镇适宜的发展规模及合理的用地布局,解决好生产、生活关系,解决好与外部交通的关系;同时高标准确定市政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升老百姓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小城镇文明建设;此外,注重单体建筑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营造宜人的小城镇。
建设标准方面,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材产品,宣传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好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搞好绿化美化,逐步转变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三步节能”标准。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质量管理,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示范工程。三是高效能管理。鼓励居住社区管理机构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管理创新,提高新市镇管理水平。畅通农民对生活环境要求和生活质量的诉求通道,尽可能完善小城镇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享受到城市生活。
此外,加大示范小城镇出让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集商贸、旅游、物流于一体的新市镇。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示范镇投资创业,进而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扩大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根据小城镇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现状、区域功能及区位优势,选择有规模、有特色、上档次的好项目,重点考虑商贸商城、总部经济、高新技术、物流、旅游、娱乐等领域,通过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真正形成具有现代化功能、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小城镇。
创建1300个以上文明生态村
“十二五”期间天津继续大力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抓住文明和生态两个关键点,以“六化”和“六个一”为主要内容,“六化”指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健康化、村庄绿化美化;“六个一”指每个村建一个党员活动室(村民学校)、一个农家书屋(文化室)、一个便民超市、一个卫生室、一个村邮站、一个健身广场(公园)。文明生态村创建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分批进行。“十二五”期间,每年创建100个以上文明生态村,累计创建1300个以上,力争用五年时间将规划保留70%以上的村建成为整洁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文明生态村。(记者 彭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