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将两轴、两带、多中心作为未来北京的城市格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昨天,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表示,要实现北京城市的科学发展,必由之路是走向区域和城市群的战略,很多功能和产业需要大的区域来替代、优化、疏解。
据了解,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已批准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规划中,北京明确提出将建立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布局,疏解城市功能,解决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城市病”。
环境差不算现代化城市
报告摘录
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十八大代表、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昨天分组讨论发言时表示,十八大报告为北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中国由农业国家向城市国家在转变。
“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经常并列出现,哪个国家的现代化不是在高度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的?”陈刚反问道,“但是,如果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不健康的,也能实现现代化吗?不然。”他认为,城市很大、发展很快,但是环境差、产业低端,都不能称之为现代化。
陈刚称,根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增加城镇化一个百分点,就能促使1300万人口到城市,可以支持4%—5%的GDP增长,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的。
陈刚表示,由此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扩大内需的机遇巨大。
治通病组建区域城市群
报告摘录
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陈刚表示,我们面临着种种“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过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不够等等问题,都伴随着城镇化出现了。
而针对大城市的发展,陈刚认为报告给了非常明确的路径:走向城市群同时要优化城市布局。但他同时认为,城市群和空间优化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这条出路对北京具有现实意义。
“北京城市人口、建筑、产业规模非常大,人口、土地、资源,要实现科学发展,必由之路是走区域和城市群的战略,很多功能和产业需要大的区域来替代、优化、疏解。”陈刚指出,有的城市要进一步聚集,但是有的需要疏解,这就必须走城市群的道路而不能走大而全的路子;必须有不同的分工,分清哪些区域适合搞工业、哪些区域只能搞高端经营。
基于此,陈刚推断,今后城市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相反,城市群的轮廓会更加清晰。
同时,城市还要走向平衡发展,需要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结构中寻求平衡。陈刚坦言,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在北京仍现实存在。城市里面,南北区域、河东河西、城乡接合部地区等等差距都存在,有的城市里面的差距比外面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大。因此,北京下一步将对旧城里面大量的平房棚户区进行大力改造。
十八大代表北京公交集团104路驾驶员刘美莲
呼吁提高公交员工待遇
刘美莲说,做一线驾驶员10年来,她共驾驶过四种车型,一开始是无助力的大通道,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累,现在的混合动力环保车就舒服很多,冬天有暖风,夏天有空调,加油站加气站也都搬进了车队,非常方便。
刘美莲建议政府继续增加对公交事业的投入,继续推进低票价格,扩建专用道,加大交通微循环建设,发展智能交通、环保摆渡车,把城市交通结成一张大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公交员工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有的凌晨4点多就要到岗。”刘美莲表示,然而,现在路面情况复杂,人多车多,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责任重,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公交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党代表话民生
十八大代表北京二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杰
食品企业应提高准入门槛
“我们是国家经信委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有监控,比如原材料采购有什么标准,白玉豆腐源头要可追溯,在哪里买的黄豆,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加工中,对员工有要求,进入生产车间前,有洗手消毒的程序等。这些程序,就是为了确保安全。”
作为食品行业的代表,孙杰说,食品行业是良心工程,任何企业不能因为利益驱动,就伤害公众健康。这需要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当前出现的部分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提高全民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
孙杰表示,我国从食品制造、流通到市场每个环节都在管理。从现在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和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来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全民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针对“加大违法企业的违法成本”。孙杰表示,我国已出台食品安全法,北京最近也在调研,准备出台食品安全条例。从食品安全管理角度看,要加大处罚的力度,让食品企业不敢、不愿、不能出现违法的行为。针对一些小企业问题多的情况,食品产业的集中度要提高,要有准入制度,设定一定的门槛。
居住区留足配套空间
报告摘录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陈刚指出,北京还需要进行绿色发展,北京生态空间中建设规模过大,今后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北京土地能源供应,必须是高密度的,土地的容积率非常高,否则平铺的产业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只有摊薄其土地成本,才能存活下来。”陈刚称。
他还提出,生活空间要更加舒适宜居,居住区的规划建设要留足空间,少建超高层的居住建筑,一定要留足配套的停车、绿地等空间。此外,生态空间要进一步绿化美化,城市中心区要进一步进行绿化。
“支撑这么一个空间结构的交通方式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必须依靠大量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来连接,小汽车是无法承担这样的功能的。城市进入轨道时代,北京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