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未来世界竞争的战略关键点
近年来,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给我国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代价,也由此逼出了“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两个节能减排“硬指标”。四年来,中央和各地出台了大量节能减排方面政策法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考核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完成上述目标尽管有相当大的困难,但还是有望实现的。
与此前一直提倡的节能减排概念有所不同,低碳概念包含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两大部分,这意味在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同时,中央对新能源开发的力度有望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将提速。事实上,早在“十一五”伊始,从中央到地方已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2006年底,科技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首次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北京奥运会准备和举办期间均遵循了“绿色”和“低碳”标准。进入2009年,从《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8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到胡锦涛主席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和行动计划,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步入不可逆转的低碳经济时代。
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改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还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以此为标志,“低碳”与“十二五”规划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的基础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5年之内开征碳税。据权威人士透露,相关办法已到国家发改委落实层面,明年启动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大。据悉,针对低碳经济的试点工程,国家发改委拟研究制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外,由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任项目负责人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日前发布,内容包括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实施路径等。
从“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到“十二五”的低碳经济,不仅是理念的重大转变,还表明我们的发展思路和眼光更为长远。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发达国家正积极寻找新的替代产业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而低碳产业正是各国关注的重点。立足于国内,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下不难发现,推行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有助于我国从能源、资源等多重困境中“突围”,更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途径。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低碳产品与技术竞争,着眼点是未来数十年国家经济实力的比拼,超前部署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跻身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
“低碳”将成为“十二五”城市发展重要导向 10月12日开幕的第十届北京CBD国际商务节上,“低碳”成为重要主题。北京CBD借东扩之机,首次提出建设“低碳CBD”的战略构想。商务节期间,在10月17日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2009年北京峰会”上发布的国内首部《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多位专家学者指出,目前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最佳时机。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应抓住有利时机,将低碳城市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升级整合、提高能效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低碳城市仍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专家指出,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问题上,首先需要澄清“低碳等于贫困”、“低碳等于高成本”等误区。低碳经济是在较高的文明发展水平前提下,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经济形态。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资源禀赋起决定性作用,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将不断下降。中科院3月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应当看到,我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一些城市决策者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甚至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因此,当前尤需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要充分认识城市低碳转型的艰巨性。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科学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科学规划的制订要有四个侧重点:一是开发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结构;二是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效;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四是建立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模式。
具体如何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有关专家给出四个思路——思路一:尽快制订适合国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创建清晰稳定的政策框架,并逐步建立和提供有效的法律保证。思路二:做好低碳经济政策与现有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相互衔接。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的政策工具有较大区别。低碳经济政策工具应注意征税、补贴、基金等工具的综合运用,同时应引入市场机制激励企业节能减排。思路三:选择市场经济成熟、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地区抓紧实施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思路四: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或借助“中间力量”,促进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合作,发动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研究和示范已成国内城市竞逐热点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保定和上海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吉林市作为全国首个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城市之后,计划接下来在十几个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示范。
作为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保定市借鉴美国加州“硅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等七大产业园区。上海市则以世博园区建设为契机,响亮地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专门制定了以“低碳排放”为目标的世博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世博园区的示范,率先将低碳贯彻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在圆满实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后,北京也加快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步伐。在第十届北京CBD国际商务节开幕式上,北京CBD管委会与国际NGO组织签订了低碳战略性协议书,朝阳区政府也和西门子公司签订了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改造协议书,北京CBD将打造全球首个低碳商务区。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年10月对广东率先发展低碳经济作出批示后,广州能源研究所与英国驻穗总领事馆的合作项目——“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今年8月正式启动,将于2011年3月份完成报告。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设想,该项目将提出一系列刺激发展政策,包括风险投资、绿色金融等,尝试推动广东省政府将低碳计划整合到“十二五”规划中去。目前已选定了深圳作为在广东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今年7月15日提出杭州要在全省、全国率先打造低碳产业、低碳城市。随后,杭州在全国首个推出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承诺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六大交通体系”。目前,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正加紧编制,国内首家“低碳科技馆”不久也将在杭州建成。
中部诸省也不甘人后。继湖南社科专家建议长株潭率先开展国内首个低碳城市群建设试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论坛8月29日在长沙开幕,湖南省委有关领导明确表示“把低碳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湖南省下半年将启动《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标准》课题研究。安徽省“十二五”也决心打“绿色牌”。该省发改委目前正起草“十二五”规划思路,将在思路中体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并进一步制定推进低碳经济行动计划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安徽省还将争取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并积极申报国家级“低碳城市”和“低碳园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