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幅凉山州和攀枝花的经济发展示意图。除了各项经济指标的高歌猛进,我们也看到了“西电东送”的重要工程锦苏线,它们合成了对攀西城市群的最好诠释:资源富集、投资热土……
眼前还有一幅邛海湿地鸟类种群变化示意图,相继在邛海安家落户,24种鸟、374个鸟类种群为西昌这座城市带来更多迷人风景,也折射出攀西城市群的特色之路:清洁发展、绿色崛起……
居民退房还湖,工业退城入园,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加速转型……从邛海之滨到金沙江畔,阳光眷恋的攀西城市群,正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日新月异。
随着雅西高速的开通,随着钒钛产业的腾飞,随着水电风电、特色农产、阳光旅游等更多绿色发展的产业在这里绽放,这片新兴投资热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图变观察员
十年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崛起
攀枝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唐士豹
攀西素以资源富集而著称于世,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气候、生物、旅游等多元化资源。过去十年,攀西改变粗放式开发、低水平利用的做法,更加注重资源科学开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全面加快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在攀枝花,新型工业化引领资源综合利用方向,钢铁“一业独大”格局被打破,钒钛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强势崛起,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昔日的“百里钢城”正升级为“钒钛之都”,曾经“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业基地正转型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阳光花城”。
在凉山州,“生态立州”战略锁定优势资源开发路径,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构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花卉、烤烟、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正在打造“国际重要湿地”的邛海湿地成为凉山新名片,大凉山生态休闲民俗旅游持续升温。今天,一幅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也出生产力。在今年的西博会上,攀枝花和凉山两地签约项目投资额合计超过1500亿元,比上届翻了一番多。攀西城市群因为清洁发展、绿色发展而更具吸引力,成为四川扩大开放大局中的新兴投资热土。
攀西十年巨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强大的内生动力。让区域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百姓生活更幸福,是攀西城市群共同的追求。随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未来的攀西,将成为四川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重要的绿色增长极。
[个案故事]
集体垫资西河村变身水果园
“喂,你帮我算下账,我立马就过来还钱。”10月25日上午,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四组村民邓明忠给村文书打电话,准备把一年来欠村集体的各种款项一并了结。
发动自家的福特轿车,行驶在去年才修好的进村道路上,看到刚刚卖完果子的晚熟梨树从车窗外疾驰而过,邓明忠思绪万千。
5年前,由于年迈父亲多病,一双儿女又上学,靠6亩土地种植玉米、土豆,无论邓明忠如何辛苦节俭,全家一年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经济十分拮据。
2009年,凉山州出台“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加快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其中提出,通过3到5年努力,推进凉山州优质烟叶、马铃薯、蚕茧、早市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整体实力进入全省前三位,到2012年,包括冕宁县在内的6县1市率先发展,带动凉山州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50万亩,建成7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利用当地光热充足、水源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黄金梨、葡萄和设施蔬菜。但如何突破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和技术瓶颈?西河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村集体不但要将村民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一方面,所有农资均由村上垫资购买,待群众水果取得收益后再归还村集体;二是由村集体出资带领群众外出考察,每年请专家为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村支部书记王利平说,这个办法沿用至今。
借村集体垫底,近几年,面积仅2500亩的西河村以“公司+农户”模式,建起了2000亩优质水果基地,依托水果发展林下套种,建起1000多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起5000头生猪、肉牛等牲畜饲养基地。
“我家发展了5亩晚熟梨,1亩黄金梨。今年光晚熟梨就卖了4万元。梨树下套种大蒜和胡豆收入大概也有4万元,加上10多头猪,今年收入超过12万元。”算着收入,邓明忠已到了西河村“两委”活动中心。
“农药、化肥、套袋等一共10027元。”村文书拿出算好的账簿,叫邓明忠确认。“算啥,我还不信你?”邓明忠拿出一摞钱,点数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