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作区停车费上限拟涨至每天200多元,北京再提评估单双号限行可行性,上海车牌拍卖价突破6.6万元大关,广州车牌摇号越来越难并传“限制外牌”……近期,一线城市治堵“限”字频频升级。治理拥堵,但不少百姓感觉并不舒服:是不是到了非用“限”的地步?面对“堵城”之困,“限”字令还能管用多久?(10月25日《新京报》)
交通拥堵,是好多国家、好多城市的通病,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也成为各国、各城市努力攻克的一大目标。
由此想到,据媒体报道,韩国首都首尔采取两大措施解决“过江难”的问题,一是多建桥,二是少收费,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推而广之,首尔解决“过江难”问题的思路及做法,完全可以应用到整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上。一方面,要想切实减缓交通拥堵压力,必须在硬件设施上多下功夫,诸如多建桥、多修路、多设停车点等。另一方面,在硬件设施难以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就得在减少车流量、人流量上动脑筋。通过采取激励性措施,让人们自觉减少开车上路的机会,也可能彻底解决或有效减缓交通拥堵压力。
具体到我们国内尤其是一线城市,我认为首尔的经验值得借鉴。硬件设施就不多说了,各地也都在努力改善,但相对来说,很难比得上车辆数增加的速度。可行的办法,只有在控制车辆数或减少车辆上路机会上寻找对策了。
首尔通过收费调节车流量,缓解交通压力的做法是:其一,在南山3号隧道口,首尔市政府建了市内唯一的一座收费站。每经过一次,小型汽车必须缴纳相当于15元人民币的费用,但政府同时规定,如果一辆车内坐的人数超过3人,就可以免交这笔费用。所以好多人进出城,会尽量拼车。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动车的流量。也就是说,除了通过高收费迫使人们尽量少开车以外,还以实载率高可以免费为“诱饵”,鼓励人们拼车出行。可在我们国内,拼车究竟合不合法,还一直在争议之中。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针对拼车“钓鱼式执法”的现象,实在令人感慨;
其二,首尔市政府还出台了另一个非常受市民欢迎的措施:有车一族可以到交通部门登记,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期间,选择一天把车停在家里,那么剩余的四天时间,只要经过南山隧道,收费可以减免一半,购车的税金也可以下浮5%。这同样是激励机制,更加有助于人们主动做到每周少开一天车。而我们国内,不少地方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以实现减少车流量的目的,诸如按单双号限行、公务车每周停驶一天等。但这些措施,不是强制性的,就是倡议性的,多多少少让人们产生了抵触或得过且过的心理,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如果像首尔这样,采用激励方式,即只要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就可享受一定优惠待遇,结果会怎样呢?我想,广大车主一定会积极支持,并力争做好的。
有时候,交通管理者就得换换角度考虑问题,变强制约束为激励性引导,效果反而会更好。就像河北石家庄曾推行“不闯红灯奖”,虽然也有不同声音,但正面作用、积极意义还是体现了出来。至少,这是一种务实性的探索,总归比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强。假如各地都注重采用激励措施,肯定会大大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明显有益的事情,为何不试着去做一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