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生态之变 玉溪的发展之路
时间:2012-10-25 09:59:56  来源: 搜狐  
 2003年,玉溪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开始实现从生态保护到生态发展的观念跨越。将生态作为玉溪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追求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包容性增长成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选择。

  “认识你自己”的终极,是自从苏格拉底提出命题以来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从未停止过。这是一种个体对自身的灵魂拷问,也是人类整体对于生存与发展终极意义的严肃思索。

  玉溪是一个奇迹之地。三湖畔李家山的青铜文明才掀开一角,牛虎铜案就震惊了世界;帽天山的云南虫化石刚一露面,5.3亿年前地球生命大爆发的奇迹便让全世界目瞪口呆。伫立在这样一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关于发展终极意义的思索更加意味深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烟厂在玉溪异军突起并迅速成长为亚洲超一流企业,红塔山作为一个承载了众多象征意义的符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一个令人炫目的创富奇迹。

  当红塔山享誉世界,大营街成为云南第一村,玉溪市以较少人口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甚至西部前列的时候,“玉溪号”财富列车通向未来的道路似乎已呈一马平川之势。

  然而,世纪交替之际,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开始困扰着玉溪。尽管上述现象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并非玉溪独有,然而,2002年,当抚仙湖局部蓝藻暴发,水质下降到II类,星云湖、杞麓湖水质下降到劣类,玉溪人民引以为荣的滇中明珠骤然响起生态警报时,生态恶化开始成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要发展还是要环境?要效益还是要生态?要增长还是要幸福?一连串巨大的问号,如哈姆雷特的生死抉择一般沉重,拷问着每一个玉溪人。

  本世纪初,以资源型和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全球新一轮增长周期来临,当全省各州市纷纷抓住机遇,全面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时候,2003年,玉溪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开始实现从生态保护到生态发展的观念跨越。将生态作为玉溪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追求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包容性增长成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选择。

  一次直面阵痛的转型

  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如今,玉溪不仅成功地保住了抚仙湖的I类水质,保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发展方式转变也初见成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抚仙湖治理保护的历史首先是玉溪市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

  “实际上,生态才是玉溪对全省人民最大的贡献点,比起每年几百亿的财政收入,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更大、价值更高、意义更深远。”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仍在继续向全市干部群众灌输这样的意识,“玉溪市三湖蓄水量占全省高原湖泊的68%,抚仙湖占全国地表I类以上优质湖泊水资源的50%以上,生态保护是最大的任务,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

  孔祥庚的信念,来自于抚仙湖的I类水质,更来自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

  2002年,当抚仙湖部分水域蓝藻暴发、水质下降的时候,某国的一家研究机构颇有些幸灾乐祸。这家机构甚至还预言,3年之内抚仙湖水质必然恶化为第二个滇池。

  这样的预言尽管有点危言耸听,然而抚仙湖作为滇中500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可谓滇中之肺,如果水质受到污染,滇中地区空气质量也将变坏。与此同时,作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水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沿湖各县和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将直接影响整个珠江水系的生态安全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