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兰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西部地区继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之后启动的第四个城市新区。据悉,贵州的贵安新区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宁夏也已启动银东新区规划工作。如果说,西部大开发前十年主要集中解决了西部地区最薄弱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补足了发展的“短板”,那么,近两年西部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热潮,则从另一个角度昭示着以中心城市为重点,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决策正在发力,即将助推西部大开发走向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际,西部各地重视城市新区建设,强化中心城市聚集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都市圈,进一步放大自身特色与比较优势的发展效应,有其深层次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
首先,是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举措。对外开放就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进程中,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对内开放,就是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而通过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走西部大开发的城市化道路,正是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新要求,提升开放水平的必然举措。
其次,是西部大开发内涵全面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战略决策,在西部开发十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东部比绝对差距扩大、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全面部署,综合推进。从地域城市空间布局入手,发挥中心城市聚集和带动作用,促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西部地区合理流动,正是缓解我国区域发展中各种结构性矛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是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行动。《规划》对西部城市发展提出了“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并将两江新区等5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列入规划之中。通过新区建设提高土地、劳动、能源资源等要素支撑度,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有利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增强竞争力,从而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三化”融合发展。因此,加快推进新区建设,不仅有利于各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引领示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且也是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行动。
四是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编制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意图的城市扩张规划,并获得高层次审批,有利于在国家层面协调部门关系,解决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遇到的诸如城市总规修改限制、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引导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培育重点经济区,以新区建设为引擎,走内涵提质之路。
新区建设正在成为西部城市竞争发力的新平台,必将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助推西部大开发走向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第一、西部大开发进入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优先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向“抓两头带中间”战略转移:一手抓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从而,进入增强区域经济中心自主发展能力,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分类指导,以及加大民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更加重视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区整体起飞的龙头作用。五个新区规划,从选址布局看,虽然都依托现有中心城市,但又保持一定空间距离,与主城形成“相对独立,功能互补”的都市圈型格局;从支撑看,新区规划强调“两化互动、产城一体”,以城市化为先导,工业化为支撑,产业与城市统筹布局、融合发展;从目标看,重视科技、金融与文化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创新、金融和文化中心。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都市圈作为拉动需求、促进消费和结构升级的增长极,统筹城乡和加快社会转型的突破口,走带动区域整体现代化的西部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