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索溪峪“六抓”小城镇建设进程快
时间:2012-10-11 10:31:44
来源:红网
索溪峪镇辖5个居委会、6个山区村,国土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581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8715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2Km2,城区道路硬化率100%,供水普及率100%,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M2,污水处理率100%,垃圾处理率100%,相关设施基本配套完善。
抓规划编制,明确小城镇建设发展思路。《索溪峪镇总体规划》明确该镇的主要职能是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中心,为人们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内开展科学研究、审美、启智和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旅游配套服务,带动风景名胜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对武陵源区进行行政管理。近年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按照“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建设”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内容,努力使小城镇建设与全区规划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旅游城镇建设良性发展。
抓组织宣传,达成小城镇建设一致共识。成立了由镇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协调、组织、督查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相互监督等举措,确保小城镇建设推进有力、管理有效。每年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对《索溪峪镇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进行2-3次学习,增强干部职工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意识;党委政府在召开各种大小会议时,做到逢会必讲,并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小城镇建设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同时,以发放宣传资料、建专栏墙报、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在全镇上下达成了一致共识,使各方更加关心、支持、服从和参与城乡规划。
抓基础建设,构建小城镇建设基本框架。辖区有8家区(垂)直单位、4家驻索企业单位、50多家中小型宾馆酒店、80多个经营销售网点,城镇从业人数达到2300多人。近年来,随着重点工程的不断增多,该镇积极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一路一校、一厂一站、两场两馆、三院四区”(阳龙路、索溪中心学校;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黄龙洞停车场改扩建、人才交流市场,图书馆、文化馆;敬老福利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医院改扩建,杨家坪、犀牛寨、岩门、文丰安置小区)和喻家嘴集镇土地收储、天马国际公寓及岩门商贸城拆迁安置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了武陵大道东延(喻家嘴段)项目,基本形成了新型小城镇框架。此外,该镇对天马路全面进行了硬化和亮化,对阳龙路、张清路沿线150多家农户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通过开展卫生镇、中心镇、特色旅游镇等创建活动,加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改观了市容市貌。
抓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在实施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项目过程中,该镇总结了双峰村“户分类—组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区处理”的管理运行模式并全面进行推广,以典型示范引领全镇开展垃圾、污水治理行动。近年来,共完成11处饮水源地保护、改水2792户、改厨2635户、改能2731户、改厕2623户、修建垃圾收集池176口、农户污水处理系统935套、2个污水处理站,购买垃圾收集车辆11台,发放2800套户用垃圾桶和30个组用垃圾箱,绿化住户庭院2000个,全镇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目前,该镇喻家嘴已成为全市生态社区,文庄、双峰、双星、金杜、铁厂、岩门、河口、田富、文丰9个村(居)申创国家生态示范村通过验收。2010年,该镇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抓人文环境,搭建小城镇文化建设载体。近年来,该镇通过实施“文化强镇”战略优化人文环境,丰富居民生活,活跃小城镇建设氛围。先后启动了喻家嘴、双峰、黄龙洞、文丰等地群众文化广场,组建摆手舞、腰鼓、围鼓、龙狮、花灯、秧歌等1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队伍总人数超过600人。他们通过自编自导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控违拆违、文明道德等内容,增强群众大局意识;镇党委政府还经常性开展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表彰和无违章建设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引导村(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不断优化了小城镇建设的人文环境。
抓工作创新,建立小城镇建设长效机制。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该镇进行了大胆尝试:一是以地生财。随着武陵源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街道、水、电通讯等基础建设的逐步改善,全镇土地成倍增值,特别是沿街门面、住房用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集镇土地,特别是对商业用地采取统一征地,实行公开招标,为小城镇建设筹集资金。二是以商养城。镇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周边以及外来商户到该镇投资从事商业活动,挖掘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城镇建设中,特别是多项重点工程落户该镇,拉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