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易宪容:中国城市化愿景
时间:2012-09-28 14:31:58  来源:港股通   作者:经济学者 易宪容 
   「十八大」即将召开,新一任领导人也将选出,预期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将于明年3月正式接任总理,他以往经历和最近的言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预计城镇化、保障房屋建设等可能成为施政重点。李克强早前在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上强调,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

  新一任政府把经济工作重心放在城镇化进程上,思路是正确的,也是与现代文明进程相合拍的。不过,如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重心,应该更进一步变为「城市化」。因为「镇」字与传统的「乡镇企业」的镇联繫在一起,没有让农民从农村真正走入城市,只有城市化才能把传统的农村与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得以调整及融合,让农民真正进入城市。

  中国为何要城市化?因一个城市在现代社会中是聚焦各种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节省交易费用等最好的方式。比如说,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资源投入上,同样成本下,在城市投入后的效益就比农村投入的,要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反映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区的扩展,包括社会及生活方式的城市环境形成等。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到,城市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农村居民转换为城市居民。

  如果没有让农民真正的成为城市居民,并真正融入城市的社会生活的话,这并非真正的城市化。比如,儘管当前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工作,但他们没有所需的住房、没有城市身份、没有平等就业与教育机会,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工作。

  目前中国城镇化比率看上去超过50%,但按户籍人口仅约35%,只是「伪城市化」,农民进城只是过客。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第一愿景,就得真正地全面开放户籍制度,让每一个农民及城市居民都有自由迁徙的权利。

  当大量农民流向城市,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居之所。居住条件的解决既是得以进入城市的生活基点,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最大潜在内需。

  但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基本居住条件?当前市场流行「住房双轨制」观念,认为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由政府保障性住房来解决,而住房市场的价格政府不要干预过多,让市场自由定价。如果这是未来城市化的观念,将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

  如果要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住房潜在需求是非常大的。当前城镇化比率超过50%,但按户籍人口计算仅约35%,即有近2亿农民工没有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在高房价下,85%以上城市居民都没有能力进入市场,这些农民工更是无能为力。还有,未来二、三十年,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又将有3亿人口进入城市,住房需求具有一个无限大量,再加上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城市经济增长才会得心应手,这就是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如果没有好的住房政策,没有把住房的宗旨界定为居住,没有把住房市场界定为消费市场,而只是赚钱工具,巨大的潜在需求将无法释放出来,故必须对未来中国城市化有清楚界定,以及对当前中国住房市场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总之,如果下一届政府,把城市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动力,其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潜在需求要转化为现实需求,就得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政策,来界定与落实把这些潜在需求释放出来。在这情况下,中国经济就能够持续稳定增长,这就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愿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