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巴城回风东路音乐喷泉广场左侧直径约10米的音乐喷泉池已具雏形。回风东路音乐喷泉广场面积约300平方米,广场右侧还将塑一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人物浮雕。
有人说,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城市之美之变,科学高效的管理,不可或缺。
在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罗鸿宾的办公室墙壁上,挂了不少红黄蓝各色相间的图表。图表上,有不少手迹:有划单箭头的,也有划双箭头的;有划全勾、半勾的,也有划叉的;还有用简短文字标识的。
罗鸿宾告诉记者,图表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都有特别的含义。“颜色表示工作不同区域或工作状态,划勾划叉表示工作进度,简短的文字说明问题在哪里。”市城管执法局的许多工作就在这些图表上,一目了然,简明易懂。
正是这些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成就着巴城的城市之变和城市之美:理顺机制体制,强化管理职能,以管带建,以管促建,实现巴城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网格化,提升巴城的品质、品位。
体制机制之变
城市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巴中而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却是个新兴的部门。
以前,市住建局属下的城建监察支队,和巴州区城管局划“河”而治,分别管理江北和江南,给整个巴城的城市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管理的思路、方法、标准不一样,效果自然不一样。”市城管执法局一负责人说。
理顺机制体制,成为提升巴城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
2011年8月,我市决定,把城建监察支队和巴州区城管局合并,成立巴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员由原来两处的800多人精简到现在的700人左右,而管辖的范围也由过去的“建成区”扩大到“规划区80平方公里”。
在职责上,文件明确规定:将原来巴中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承担的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市政管理、绿化管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除市场准入、清出行为以外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划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新成立的市城管执法局不仅要完成以前城建监察支队的所有常规工作,还在一定区域内对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协调、监督、管理。
同样,在巴城,原属于区级部门的交警大队事权上划,市交警支队先后成立直属一大队、二大队,由交警支队统一归口管理,不再有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和区交警大队的区别。
“市委、市政府从巴城管理的实际出发作出这样的调整,提出更高的要求,既是对巴城城市建设管理的特别重视,也对巴城城市建设管理寄予厚望。”罗鸿宾说。
小小调整,别有新意,让巴城的建设管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城管理念之变
在三号桥江北桥头,隆隆的机器声引来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要修天桥了!要修天桥了!”人们争先传诵。
近年来,由于车流量大,人车混行,三号桥头成为巴城交通最拥堵的路段之一,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人车混流情况。
在巴城,同时开建的人行天桥还有三座,全部由城管执法局负责修建,共投资210万元。目前,三座天桥已经完成了迁树、地勘,正在进行设计图纸会审。
城管怎么还负责城市建设?记者不禁问。
城管执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天桥这样的民生工程,如果纳入市政工程,政府就要出资。而三座天桥由社会投资,通过公开拍卖广告经营权的方式获得建设资金,这就是城管执法局的职责了,职能职权划分非常明确。
“210万,不用政府出一分钱。”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吴学毅说。
方式之变,也是理念之变。据介绍,市城管执法局成立后不久,聘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制定了《巴中市巴州城区户外广告设计规划》。在《规划》的引领下,通过拍卖广告位使用权等,如今收益已经超过了500万元,用于城市建设。
以管理促进城市建设,以管理带动城市建设,让巴城建设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也成为巴城管理的一大特色。“市城管执法局还在巴城规划了包括灵官庙、后河桥、巴人广场以及恒丰饭店等处规划了6个停车场,在巴城重要出入口集中规划建设4个洗车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品质效益之变
上百只3G移动单兵执法仪,游走在巴城的大街小巷。只要在电脑前轻点鼠标,每一位交警的位置、正在干什么、周围环境如何等情况便可一目了然。以前只在电影上见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近日在巴中变成了现实。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科技化、专业化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据了解,去年至今,仅市交警支队,就投入近800万元,用于巴城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及管理设施建设,安装标志标牌、波形护栏,整治道路安全隐患,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城市交通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如果说以上措施主要针对巴城管理现状,那么,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及时研判,则更显示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成效。
4月21日,一份关于在回风大桥路口到江北直行车辆修建单车道下穿隧道的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在回风大桥加速建设的今天,完全可以预料,回风大桥西端是巴城交通最拥堵的地段之一。由于路面较宽,地处巴城的主要出入通道,真正的十字交通要道,如果按照现有的交通设置方式,想不堵都难。交警支队负责人对记者说。
令人欣喜的是,修建下穿隧道的报告很快获得通过。目前,该计划的修订已经完成,正在加紧组织实施。
正是有这些无处不在的创新,巴城的管理才显得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巴中就是一座有抱负的城市!(巴中日报/蒋健 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