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将有10亿消费者居住在中国的城市里。中国和全球公司都十分清楚这个新兴城市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力。然而,商业人士应该将目光从此次机会的全景图转变到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背后动力的特写上。为了取得成功,企业需要跟上城市领导人在城市扩张时所采取的不断变化的管理战略。中国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地方现象。城市市长是最有力的推动者,也是这一进程的塑造者。
(中国)城市化现象的规模令人吃惊。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城市将新铺设50亿平方米道路,建设170条快速交通体系。到2025年,各城市将建设500万座建筑,面积达400亿平方米,其中将有5万座摩天大楼。这相当于每年建设两座芝加哥城。2008年至2025年,中国城市消费额的增长将相当于2007年德国的市场规模。
麦肯锡预计,按照目前的趋势,能源需求将翻倍。到2025年前,中国还需要建设1.2万亿瓦特的发电能力。届时,中国的货物运输量将是现在的4倍。中国作为消费市场的巨大增长及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无疑将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跨国公司的眼光似乎还没有脱离东部沿海地区。然而,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中等城市才是新兴中产阶级居住生活的地方,也将是大多数住房建设工程的进行场所。有些城市目前甚至还未进入商业雷达的屏幕。
搞清地理机会是任何进入市场或扩展市场战略的因素之一,跟上城市发展战略的步伐则是另一个因素。过去20多年里,一直集中精力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中国)城市将面临沉重的投资账单。许多城市的污染和交通拥堵已达到严重地步。能源节约、水循环、清洁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将(为跨国企业)提供机会。
除了应对当前的城市压力,中国的城市领导人明白,为了在2025年时吸收3.5亿新增城市居民,他们必须面临长期的管理重任。许多城市已开始创造性地思考通过提高城市扩张效率和生产力来应对这一挑战。企业有机会帮助(中国的)市长们解决城市“硬件”和“软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