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该县总投资1.83亿元的215个乡镇规范化项目全面完成。全县21个乡镇的圩镇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功能不断配套完善。1个省级示范镇、3个“吉泰走廊”重点镇、4个县级重点建设镇基本成型,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该县先后聘请省、市规划专家,完成全县21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290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并对1700多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了总体 规划,以及给水、排水、供电、道路、环卫设施等专业规划。
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圩镇。沙村、冠朝依托靠近国道的优势,打造沿路开发型圩镇;老营盘、水槎等依托山区优势,打造山区生态型圩镇。
该县成立21个乡镇规划所,配备专职规划人员,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要求强化规划实施,严格执行《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八不准”规定。
为破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瓶颈”,该县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途径打破单一的投资模式。当地县财政对乡镇区域内工业企业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给予80%返还;对乡镇圩镇 建设产生的城建税,80%返还;凡属乡镇辖区范围内的契税、耕地占用税,由县财政按50%给予奖励;对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计提相关基金后,余额全部返还给乡镇。
同时,该县通过“招、拍、挂”公开出让乡镇建设用地129亩,筹集资金6065万元。该县还吸纳民间资金近3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盘活乡镇土地、闲置场地等。
为了使小城镇管理制度化、常规化,该县突出抓好“三个一”,即一支队伍抓管理,一套制度抓规范,一个标尺抓美化。各乡镇均成立了城管环卫队,确定专职人员,赋予管理职能,并购置垃圾车、洒水车,落实街道保洁。
各乡镇出台了《街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以自护门前物、自修门前路、自保门前洁、自治门前乱,包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自一包”责任制。
该县按照“绿、亮、净、美、畅”的要求,抓绿化、安路灯、换招牌、铺彩砖,并按照造林绿化“一大四小”要求加强圩镇街道绿化。目前,该县共完成立面改造19.4万平方米,铺设彩砖15.1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2.4万株,新增绿化面积9.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00多盏。
该县将小城镇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范畴,要求各乡镇每年完成2-5个圩镇建设项目。目前,各乡镇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了一条新街道,建设了一处垃圾填埋场,新建或改扩建了一个农贸市场,新建了一个花园或小广场,新开发了一片住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