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地方实施细则终于现身。日前,河北、湖南、内蒙古、四川等多个省份相继披露了细则。对于免费通行的小型客车,原则上在入口发放通行卡,在出口收卡免费放行。
从国务院提出节假日小客车免费到各地出台可操作方案,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民间要求节日免费通行的呼声久矣,不仅高昂的收费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且每到假期,高速公路上车流量陡增,停车交费造成了高速收费站口的严重拥堵,更使出行的民众付出了额外的时间成本。那种长龙绵延的景象,动弹不得的滋味,给很多司机留下了噩梦般的记忆。今年8月2日,国务院顺应民意批复了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四大节日期间免费通行的方案。然而,地方政府对此似乎并不积极,迟迟没有拿出执行细则,而路桥公司还对免费可能造成的“巨额损失”啧有烦言。9月5日,交通部再次发出紧急通知,明确了免费通行的时间:9月30日00:00至10月7日24:00。其后,各地仍然动作迟缓,引起了媒体的抨击:赚钱的事比谁都积极,让利的事比谁都消极。
不能说媒体的批评没有道理,但免费通行这件事从提出动议到落实方案,的确需要一个酝酿、商讨和博弈的过程。首先,不管路桥公司平日里如何大赚其钱,要在长达8天的时间里免费通行,都会使其预期中的收入大幅减少。路桥公司固然跟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作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要从其盘子中切下一块蛋糕来,必然得有一个沟通和说服的过程。即使工作做不通,只能“强制执行”,告知理由的程序和由其考虑的时间是必需的。其次,保障免费通行也不是路桥公司一家的事,同时也涉及到了发改委、交通部门、交管部门,多个部门参与就必然有一个协商甚至争论的过程,才能把各方的责权利划分明确。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来说,事先的博弈越是深入和充分,想到的困难和预案越多,事情来临时出乱子的可能就越小。
现在,国庆期间高速免费通行已成定局,各地细则纷纷着眼于两个要点:一是如何确保免费时段和收费时段的技术衔接,二是如何确保高速公路上不出现严重拥堵,或者出现拥堵之后如何疏散。第一点是技术问题,只要不出现电脑系统紊乱,料不难解决。第二点却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因为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二位的8.49万公里的高速里程,在可以环绕地球两周的绵长道路上,判断哪里出现堵点、谋划如何排除堵点都是高深的课题。公路路况、公路气象、交通管制等相关信息要及时发布,网络、电视、广播、高速上的电子屏幕都要承担指引任务,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交通管理局都要派人监测路况,化解拥堵,甚至公安部门、医院系统也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为了保证免费通行的顺利,路桥公司和交警部门都应该进行系统测试和方案演习。尽管再精细的演习也不可能代替实战,但有准备总比没操练要好。而到了实操阶段,有关部门的专业性、责任心和应变能力就成了解决问题最可靠的保障。尤其需要防范的一种心态是:因免费而利益受损的单位和人员故意“放水”,人为造成收费状况的紊乱和大规模交通拥堵,借此来施加压力,逼迫上级部门取消刚刚出台的免费方案。基于此,问责机制不能缺席。
总之,高速免费通行说来简单,保障工作却千头万绪,绝不能下发一纸免费文书了之,而是需要有关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加倍付出。国庆期间上路值勤者无私奉献当然值得提倡,但仅仅强调奉献精神是不够的。国家既然决定给公众发放一个大礼包,就得考虑把礼包顺利送达的成本。如何通过补贴和奖励来调动值勤者的积极性,是在打开免费通道之前就得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