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新近发布的《社会管理蓝皮书》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与潜在危机,这也是中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转型时期和攻坚阶段难以避免的阵痛。贫富两极分化,官民警民冲突,这些长期围绕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反映出新时期、新环境中国发展遭遇的困境,更有力地佐证了积极推进政治、经济等全方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数天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讲话时,就针对性地提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克服‘改革疲劳症’,防止‘精神懈怠病’,彻底消除‘不愿改、不敢改’等畏难情绪和求稳怕乱思想。”可见,推进改革力度、加大改革步伐、创新改革方式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共识,成为众多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官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既然发展过程中凸现矛盾和问题的发展规律难以规避,那么,最重要的就只有积极主动地谋求解决克服矛盾的方法,而推进改革就是最富成效的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展从改革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税制金融体制改革,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不断尝试和创新的经济、政治改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从而实现了中国数十年的发展腾飞,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彻底的改革难以保证社会、国家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面对新时期、新环境。
《社会管理蓝皮书》的发布,佐证了改革的紧迫性以及党和政府的改革决心,当然也给更多“不愿改、不敢改”的、患有“改革疲劳症”的政府和官员敲响了警钟。改革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断凸显、加剧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应该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关于改革,已经不能停留在讨论改革与否的选择性问题层面,而是集中力量商讨如何改革、多大程度改革的实质性和技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