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技术更新的不断加快,网络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对文化构成、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方式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或者说已经崛起,而且在今后的长时间里,网络文化一定会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习惯的加速改变,不断显现出在整个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性。如何科学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我们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课题。
A 确立“一个理念”
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实现精神富有的进程中,要把网络文化建设摆上应有位置切实加以推进。
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强势崛起,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和文化载体,对社会文化各个领域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渗透性,它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的重要平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家园,思想文化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场所,对外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网络以其广泛的受众参与性、传播互动性、信息便捷性和平台开放性,正深刻影响着人们思想和文化发展进程,在现代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占据日益突出的地位。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有网民5.38亿,网站总数250万个,有超过半数的网民使用微博,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新闻的用户数也都接近或者超过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平台支撑,彰显着网络文化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同时,网络文化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也极大影响着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的融合、承载和体现,并使得传统文化在表达、创作、传播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种变化,除了文化传播形态的改变外,还表现在大量新文化样式不断涌现并得到社会认同。如网络文学逐渐被纳入茅盾文学奖等主流文学的评价范畴,数字出版被视为出版微利时代新的增长点,网络游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微小说”、“微童话”、“微电影”等“微文艺”有效满足了网民碎片化的文化需求。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形态一起,构成了当前文化的多重架构并成为促进两者融合的中介,在文化创造、精神塑造、思想传承等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实现精神富有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才会以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举措,去着力推进网络文化的发展繁荣,促进其在实现精神富有目标中作用的发挥。
B 把握好“三对关系”
网络文化本身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建设发展也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三对关系。
要处理好坚持网络文化先进性与提倡网络文化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是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保证。网络社会不是商品自由市场,网络文化也不是无精神原则的自由行为。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这个前提,任由错误思潮、低俗甚至腐朽文化在网上传播,必然会出现网上思想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背离的局面,造成相互对立的两个文化舆论场。另一方面,发展网络文化还要适应社会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要在坚持先进性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双百”方针,推动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大力促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网络文化和谐发展,形成一个既尊重个人创作自由,又保持良好传播秩序,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网络文化氛围。
要处理好建设发展与有效管理的关系。发展网络文化,繁荣是目标,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在促进繁荣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繁荣。这些年来,我省网络文化阵地和网络文化服务供给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伴生一些问题,如网上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网上非理性言论和不良信息时有出现,低俗甚至色情、恶搞甚至欺诈等失范行为也有发生。但是,如果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片面地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那是偏离了对网络社会的科学认知。同样,认为网络就是自由表达的江湖,可以随心所欲的“任我行”,那也违背了网络社会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坚持重在建设,立足加快发展,积极开发运用,用更好更快的建设推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加快建立一整套与网络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为发展繁荣网络文化提供应有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