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以后,由原来“五市七区”格局变为“四市六区”,减少了2个县级行政建制。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形成的“大苏州”格局,将有利于加强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理顺苏州古城保护和太湖整体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还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此次区划调整过程将历时数月,在新的行政区挂牌之前,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
古城三区合并
吴江撤市设区
在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伟强公布了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的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周伟强介绍,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02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2〕116号)文件,此次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完整表述为: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或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
具体内容是: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目前平江区政府驻地)。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政府驻滨湖街道人民路1000号(目前吴江市政府驻地)。
目前,苏州已成立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任组长的苏州市行政区划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由苏州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组组长,分别围绕机构设置、人事安排、财经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同步推进工作。
整个区划调整过程将历时数月,在新的行政区挂牌之前,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苏州市委、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及涉及区划调整地区正根据不同情况,研究实施各项便民措施,确保在过渡期内不给企业及群众办事带来大的影响。
通过此次区划调整,苏州的行政区划将由原来的昆山市、吴江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五市七区”,调整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江区、姑苏区的“四市六区”,减少了2个县级行政建制。
姑苏成城市核心
吴江成接轨上海新前沿
去年9月,在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内,苏州要抓抢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一核四城”的发展新定位:在做优做靓苏州古城的同时,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南部滨湖新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建设,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昨天的发布会上,就姑苏区与吴江区的发展定位,周伟强说,此次区划调整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作为苏州城市“一核四城”发展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一核,姑苏区不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更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
“我们将着力把姑苏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使姑苏区成为文化高地、旅游高地、科教高地和商贸商务高地,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之‘核’的作用,在提升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实践中担当重要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周伟强说,吴江撤市设区,是吴江面临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吴江区将着力建设“南部现代化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进一步放大行政区划调整的积极效应,构筑苏州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新前沿,提升苏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实力,增创苏州中心城市改革开放的新优势,形成苏州中心城市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亮点。
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
成区域发展“短板”
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市、常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和吴江市这五个县级市,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其中吴江市位于江、浙、沪三省市交界,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民营经济异常发达。地处苏州城市核心区的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城区,其名称均含古意,亦是苏州迄今保留最为完整最具江南水乡韵味的古城风貌区。
周伟强说,当前,苏州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苏州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进程中,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适时适度调整优化行政区域格局,着力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显得更为迫切。
为此,苏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审慎研究和周密论证,向省政府上报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方案,现已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同意。
“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在苏州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是对历届全市‘两会’大量有关‘区划调整’建议提案的集中回应,是苏州建市以来数次区划调整的完善深化,也是苏州在新起点上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和客观需要。”
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淑丽透露说,2011年苏州市区GDP占全市的比重仅为37.9%,为苏南各市最低。苏州市区户籍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38.2%,在苏南各市中也是偏低的。部分市辖区规模较小,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财政实力偏弱。2011年,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仅占苏州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1%,影响了三区政府民生改善的实现力度。区划调整后,仅从指标来看,新市区大部分的经济社会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都将超过50%。
另外,体制机制不顺畅,影响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全面保护。1982年,苏州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24座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尽管历届党委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行政区划体制等因素制约,古城规模化成片保护格局未能充分实现。因古城保护涉及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个发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对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加以统筹保护。而太湖保护开发涉及吴中区、高新区、吴江市三个行政区划,其中吴江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太湖水面和较长的太湖岸线,受现行体制影响,苏州市在太湖保护开发方面存在管理体制分散等问题,不利于东太湖综合整治和东太湖湿地保护。区划调整后,有利古城和太湖的全面保护。
焦点问答
三区合并后
为什么叫“姑苏区”?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纪委、发改委、民政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人对此次区划调整引发的一些焦点问题向媒体进行了回应。
区划调整工作
将历时数月
记者:区划调整之后,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如何得以体现?
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淑丽:所谓中心城市首位度,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心城市所发挥的引领、带动作用,所承担的核心、枢纽功能,所拥有的整合、统筹能力,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一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目前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苏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如2011年苏州市区GDP占全市的比重仅为37.9%,为苏南各市最低。苏州市区户籍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38.2%,在苏南各市中也是偏低的。本轮区划调整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做大做强苏州中心城市,从人口、经济、产业、科技、人才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从指标来看,区划调整后,新市区大部分的经济社会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都将超过50%。
记者:区划调整工作是否有时间表,何时完成?
苏州市副市长周伟强:区划调整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过程将历时数月。目前,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新的行政区挂牌之前,吴江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后续有关进展情况我们将通过新闻发布会或其他形式向社会通报。
记者:如何加强区划调整过程中的监管?
苏州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钱祖源:为了区划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立了区划调整工作纪检监察小组,将切实加强纪律监督。一是严明各项纪律。拟由市纪委、监察局起草,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在我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严肃有关纪律的通知》,严明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二是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发放慰问信、开展廉政谈话、制作发送廉政警示信息、组织倡议活动等形式,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守工作岗位,继续做好工作,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模范遵守相关纪律规定,保证区划调整顺利进行。三是开通举报热线。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组织专项督查。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监察局对所涉市、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和有关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五是严肃纪律问责。根据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举报的问题,对违反相关纪律要求的责任人,坚决予以问责和查处,并及时向全社会公布。
命名“姑苏区”
源于该名称为世人熟知
记者:三区合并为什么要叫“姑苏区”?
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陆荣林:对三区合并后新设立的区名,是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遵循尊重历史、体现区域地理、文化等特征的命名原则。命名为“姑苏区”,源于“姑苏”历史上一直是苏州的别称,为世人所熟知。隋开皇九年(589年),因为古城西南有姑苏山,以山名改吴州为苏州,苏州之名由此出现,因此“姑苏区”名称更能体现出苏州的历史渊源,也容易为社会和外界所接受。同时,“姑苏”能够涵盖原来三区范围,具有更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三区的原有名称,我们将按照《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列入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予以保护和利用。
记者:据了解,今年8月,江苏省政府还批复同意苏州古城区三区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与姑苏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陆荣林:目前,江苏省政府确实已批复同意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批复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范围与姑苏区的行政区划范围相一致,但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管理机构的成立,还需要履行相关程序。如顺利获批,保护区是非行政区,其管理机构应为管委会,应是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姑苏区是区级行政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是一级国家政权机关。同时为便于开展工作,将来保护区管委会与姑苏区政府将合署办公,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类似于现在的苏州高新区与虎丘区的工作模式。简单地说,管委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古城保护方面的工作,区政府主要职责是负责行政事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吴江撤市设区
“五个不变、五年不变”
记者:吴江撤市设区后,原吴江市的一些政策是否变化?过渡期间原苏州市区三城区企业、群众办事是否受影响?
苏州市副市长周伟强:在本次区划调整过程中,苏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并征得省委、省政府同意,明确吴江撤市设区后,将坚持“五个不变”和“五年不变”。即五年内原吴江市的事权、经济管理权限、财税体制、享受的优惠政策、机构人员待遇维持不变。也就是说,吴江的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在新的行政区划挂牌之前,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企业群众办事不会受到影响。
记者:古城区三区合一后,如何方便办事?办公地点在哪里?今后吴江的公共交通是否会与市区对接?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李生荣:古城区三区合并后,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目前平江区政府驻地)。目前服务平江新城的公交线路有公交10路等30余条,分布于新城内广济北路、苏站路、人民北路、城北东路、江星路等主干道上。从服务区域看,上述线路基本实现了从该驻地对古城区及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及工业园区的辐射,通达性较好。新城内共设置有公交站点60余个,公交首末站2个,公交基础设施属于较高水平。2014年还将有轨道交通2号线在附近设有入口。从方便老百姓办事的角度考虑,我们会加密公交班次,适当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在该区域布设出租车专用泊位。
近年来,苏州与吴江交通运输接轨工作全面加强。今年9月底,轨道交通4号线将正式开建,成为贯通包括吴江在内的苏州南北大动脉。下一步,交通局将按照区划调整要求及城乡规划的进程,逐步有序推进苏州市区、吴江两地间城乡交通一体化步伐,更好地促进苏州经济社会发展。
苏州还有更大调整?
目前没有其他调整
记者:网传此次区划调整后苏州可能还会有更大力度的区划调整,比如苏州升格计划单列市,与调整区块各相邻区域当中的乡镇、街道也将作调整,等等,实际情况如何?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燕红:此次国务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的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是撤销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个区,合并设立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调整方案。
新闻背后
行政区划调整
传言数年终成现实
事实上周伟强所称的“短板”,早已经成为苏州市不少政府官员和关心城市发展市民的共识,也因为此,近年来关于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的传言一直不断。
早在2006年
网络已有撤并传闻
记者查询相关信息获知,早在2006年,网络上即有传言称吴江市将撤市建区并入苏州市,不过彼时该消息仅在网上传播,并未引起人们太多关注。但随着2010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消息被确认后,吴江撤市建区的消息当即在网上迅速传播,并有了甚为详细的调整方案。网上传言的调整方案称,因为江苏省确定苏州为特大城市,原本7区五县(市)的行政区划数量必须优化减少,因此吴江市将撤市建区,同时苏州相城区撤销,工业园区、吴中区、昆山市等行政范围均有大范围调整。
“2010年年初苏州就曾向省政府上报了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那时候的传言即由此出,但具体的调整方案并不是像民间所言那么复杂,但也与此次正式得到批复的调整不同。不过其基本思路也是增强中心城区、加强太湖保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苏州市政协委员告诉记者,但当时该方案不知为何未获批准,后来苏州市再次调整了方案,并于2012年上半年重新向省政府上报补充方案,最终才得到了国务院、省政府的批复同意,“相比之前的方案,这次的方案不伤筋动骨,也不会涉及到太多现有成规模的区级建制,同时又能达到原本的效果,应该说是最优选择。”
政协委员屡次提案
古城三区合并
除了民间传言,官方层面上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呼吁也一直不断。2011年的苏州市两会,包括马亚中、徐俊明、张应鹏等在内的11名政协委员联名的提案《关于学习北京经验将古城三区合并为一的建议》就是其中之一。
提案认为,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古城区还是上世纪50年代小苏州城的体制,虽然每个区都已增加了新城,但格局没变。苏州古城区有2500年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城市遗产的瑰宝。三个区各自为阵发展,不仅没有体现出各自的特色,还导致了古城区被一划为三,在保护和利用开发上没有统一规划,使得古城区的保护发展很不协调。比如三个区都在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方式雷同、各自为政,大大削弱了古城保护的整体性,三个区还都在大力发展新城,开发楼盘引入工厂,但各自地盘都太小无法做大,反而弱化了对古城的保护力度。只有将三个古城区合并,才会消除三区重复建设的问题。
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所长马亚中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和许多政协委员都对苏州古城区的发展十分关注,2010年北京核心城区四区并为两区的消息传出后给他们带来了很大触动,“苏州和北京比较类似,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大量历史遗迹,北京城区的合并对该市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才提出了上述提案。”
马亚中说,提案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当时苏州市政府回应称提案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并表示会认真对待建议,借鉴北京城区合并的经验,在今后重大决策中充分考虑、积极吸纳意见。”
“当时吴江撤市建区的传言已经很多,但城区这块的调整思路基本上是三个古城区各自扩大地盘,我们的提案则换了一种思路。”马亚中说,他觉得这次他们的建议能够成为现实,是大势所趋,他们是赶上了。
三区合并打造
苏州“大古城景区”
马亚中认为,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宏观上符合国家关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对于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三区合并设立姑苏区,最直接的就是苏州古城区未来将有条件被打造成为一个“大古城景区”,而保护古迹、发展旅游业应是该区的主要任务。
“最近江苏省政府批准设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将苏州市平江区、沧浪区和金阊区整体纳入保护区范围,就是这一思路的延伸。”马亚中说,各类古桥、古井、名人故居等在苏州古城区星罗棋布,由于地面小无法发展第二产业,三区合一后苏州可以通盘考虑对古城区各类文物、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苏州可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古城区居住生活功能,引导减少常住人口,全面充分地开发利用古城的商业价值,将古城区建设成集购物、娱乐、旅游、休闲、会展、文创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鼓励民间投资创业,在区域内发展诸如“家庭客栈”“青年旅社”等。三个区合并后,苏州古城区还可以成立一些诸如专门负责古井、古桥等修葺、保护的机构,从而使这些苏州独有的文物得到妥善维护。(记者陈泓江 陈超 何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