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不能再发展了,对于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城市,交通是一场灾难。”8月25日,在2012白沟新城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示,大城市发展的弊端日益凸显,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才是我国城镇化的方向。
“我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直遇到一个矛盾,就是大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但是生活成本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生活成本比较低,但是就业机会少。所以虽然大城市已经饱和,但依然有大量人口拥向大城市。”郑新立表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曾经借鉴国外一些经验,现在看来却是教训。比如建设“睡城”,解决城市居住问题:在城市的郊区建立生活区,建设一个个“睡城”,城市里上班每天形成像潮水一般的人流,早上涌到城市,晚上回到“睡城”来休息。北京曾经这么借鉴国外经验,在回龙观、天通苑建了几十万人的“睡城”,现在再去北京的北部去看看,汽车排成队,早高峰人们出不来,晚高峰人回不去。
实践证明这个战略是失败的,那么怎么办呢?像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已经拥挤不堪,房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这个矛盾该又如何解决?郑新立说,面对这些矛盾,现在要实施两个战略,一个是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一个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战略。”
郑新立进一步分析说,现在看来在大城市的周边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缓解矛盾的有效方式。这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它们的发展一方面借助于大城市的人才、资金、市场这些优势,同时又发展自己的二三产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这样在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在产业上和大城市形成互补的关系。
“通过大城市的带动,使小城市和小城镇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就业的人口和居住的人口也可以适当分散。住在小城镇,就业在小城镇,这样一种模式是比较好的”郑新立说,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不能再发展了,对于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地铁,城市的交通是一场灾难。
而就如何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郑新立建议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在机械化非常成熟,而且可以做到全过程的机械化,所以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大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让土地向种田能手、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集中,这样种地的人可以获得比出来做工更高的收入。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可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光明日报记者 张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