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养老的话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市老年人口增多,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已成为老百姓的普遍期望。近日,市民政局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市首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举办了我市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这也反映了相关部门对于养老的越来越重视。
养老,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我市的情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8月21至22日,记者采访了市老龄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民办老年公寓等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各项养老服务已扬帆起航,处处散发着文明城市的魅力。
奏响社区居家养老的“和谐曲”
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9.8万,占老年人口的15.8%。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工作进入重要时期。
从2010年江西省被确定为居家养老试点省份以来,全市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主要以社区为平台,建设了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组织开展上门服务,使绝大多数老年人在尽享“天伦之乐”中安度晚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多所,占地面积53.2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拥有床位862张,职工353人,服务对象近万人。
8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平安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看到有30多名老人在此玩乐,有的在玩棋牌、有的在健身、还有的坐在一起聊天,这一场景就像一首“和谐曲”,其乐融融。平安里社区朱主任说,该社区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养老的温馨家园。余志敏老人患有足外翻,他基本上每天来此锻炼。他对记者说:“这里不仅有健身器材,还有工作人员来给我提供建议和帮助,真的很开心。”
刘桂英是文山街道残联专职委员,因为拥有多年的老年人护理经验,她被分到平安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她向记者介绍,这里环境安静,各项设备齐全,提供了餐饮配送、心理咨询、书画阅览、生活照料等多项服务,这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来讲是很舒适的。老人们也很喜欢,平均每天来此享受服务的老年人就有七八十个。
民办养老机构有潜力
据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吴科长介绍,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多种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机构养老是补充。然而,据统计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只有7家,发展水平有所滞后。目前,位于中心城区正丙角新 村西南地段的全市首家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将建成完工,其中老年公寓占地面积71.42亩,拟设床位2500张。它的建成,将帮助更多的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
魏强是我市一家民办托老院的院长,他从事这一行已经有7年时间。他向记者介绍,2005年,他在吉州区太平桥社区租下一层老房子,建了一个拥有20余个床位的托老院,并聘请4名工作人员来照顾老人。尽管这个托老院的硬件条件不是很好,但通过细致热情的服务,他们逐步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床位也开始供不应求了。
魏强说,随着老百姓养老观念的转变,加上很多年轻人缺少时间照看老人、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今后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民办养老机构。因此,他觉得这是个朝阳产业,值得去投资。
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硬件质量,魏强于今年在螺子山公园附近租下一栋6层的房子来做养老院。现房子已完成装修,即将投入使用。“我曾经参加过全国托老院院长培训课,当时在北京学习的时候对我有很大启发。养老院的服务,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照顾老人物质要求的层面上,而很大部分还要满足老人精神上的要求。”魏强说,新建的这个养老院可以提供150个床位,各种硬件设施齐全,相信这将会是吉安为数不多民办养老院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