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地产调控的环境来看,有些因素可能会变,有些因素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
比如,从过去十年对房地产的调控来看,非常缺乏顶层设计。就是说,这就给市场来回的失措和浪费资源给了借口,我看到陈淮(微博)所长在看手表,是不是我的时间开到了?他对我的意见很大,给政府提点意见很难。那么,到底城市化的路径怎么走?是大城市道路?是城市集群道路?还是中部的中型城市道路?还是西部小县城的道路?现在是模糊的,就让开发商去失措,我觉得更符合市场规律和城市化效率的,可能还是要到环境能承载的发达地区,通过城市集群的形式来节省土地、保护环境。现在,这种顶层设计是缺乏的。
保障房要建多少?城市要有多少人口?现在的房子多少套?不知道。之所以经常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数字,中国电网的电表有9000多万套的房子电表读书为零,十年开发的房子约4000多万套,如果9000万套的读数为零,那这些房子的电表全部不走,你们都把电表弄坏了吗?
我把各省的保障房建的套数和各省的GDP关系进行分析,都不沾边,这是什么形势啊?排在第一位的是吉林,那么冷的冬天,流动人口怎么会跑到那儿去?然而,中国整个流动人口的方向,就业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就是在危机之后。最近几年,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的增长是负的,而主要流向中西部一些有辐射力的中大型城市,这些地方不把保障房建设纳入进去,跑到吉林去建那么多的保障房。成都那么多农民工,郑州有40万人专门富士康手机的,都不算在保障房里面。最需要保障房租赁的,昆山、苏州、深圳、杭州等等,保障房只分给户籍人口,当地人都有房子了,建成了大家都不要,就在这样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环境里,让大家去失措。我想,这一点会改变,但不会改变太多,大家要慢慢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