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粗制滥造的民国老课本走红,尴尬了谁
时间:2012-08-18 09:16:43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8月12日,知名文化批评学者做客南都公众论坛(深圳),畅谈民国范儿及公民教育问题。王晓渔称,这几年民国的老课本特别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跟公民教育无关。他特地提到了近年重印并畅销的民国时期“开明课本”,援引叶圣陶的回忆指出,“开明小学国语课本”有400多篇课文,编得非常仓促,其中很多文章都不署作者,是抄来的。王晓渔还透露,叶圣陶的孙子叶兆言是非常著名的作家,也曾说,“开明课本”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淘汰,叶兆言表示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来读这套书,“如果把开明课本作为典范有很大的误会”。(8月13日《南方都市报》)

  学者王晓渔的此次公开讲演,对几项颇具误导性的教育文化观念、实践做法做了批评澄清。王晓渔抨击了目前走偏的“素质教育”,指出教育界将琴棋书画等才艺训练等同于素质教育的做法并不妥当;还认为公开出版发行的“模范公民手册”就错误定义了公民教育,指出书中就更多关于公民素质的问题作出详细规定,把重点放在“不准干什么”上,“用公民素质来代替公民权益,又用公民生活习惯来代替公民的素质教育”。

  当然,上段所述的这些批评,在王晓渔批评指出前,部分教育学者、媒体人士也曾有过近似的表达。而他对民国老课本重印走俏现象的批评,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即促使内地文化界、教育界、出版界客观公允评价民国老课本在内的民国文化遗产。

  “民国范儿”作为文化热词,已经红了好几年,而今还没有任何式微的迹象。文化界人士搬出民国时期的名人轶事,梳理成一段又一段的文化美谈,然后大谈今不如昔。如果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化真有当下的一些名流所称的那样绝伦精妙,就不能解释该段时期中国文化创造水平严重滞后、科学创新基础基本不存在这些事实。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民国”文化风采、“民国范儿”,不过是晚晴遗老从旧时代传承带来的,无法与当时(更不用说与现在)的社会环境对接,注定会慢慢消褪、消失对这些旧时物件、元素的过度膜拜,本质上跟清宫戏、穿越戏中毒症一样,都可划为病态化的文化心理。

  旧上海、北平、广州以及香港等地,外国教会、民族资本企业家赞助兴办的精英学校在教育水平上,跟欧美名校差距不大,经这些学校培养的中国学生往往也可以很容易地申请到进入欧美名校留学的名额。如果以此来与今天的中国中小学、大学相比,当然可以提取出若干值得借鉴参考的经验。但旧时的精英学校招录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其教育模式和培养质量不能拿来代表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一如奥运会上中国夺金数量跟国民身体素质完全无关。

  民国老课本受到热捧,跟当前中国出版界惯常的不负责任炒作风气密不可分。出版界中,无论是老牌的国有(部委、高校、地方所属)出版社,还是出版公司,都习惯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凡美国作者原著的引进版财经图书,基本上都要在封面封底上印上“亚马逊连续XX周销量冠军”等严重失实的宣传语。按照王晓渔此次讲演所披露的情况来看,民国老课本存在很严重的内容质量问题,其重印版本即便可能发挥对于而今的成年人、适龄学生的思想启蒙效用和“国语之美”熏陶,也是很有限的,跟出版商包装宣传时的过当宣传、书评作家们给出的盛赞完全是两回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