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是贵州省会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望长沙,南接南宁,北靠重庆,西连昆明,国土总面积209.34平方公里,因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蜿蜒贯穿全区而得名。辖4个乡29个村、18个社区服务中心40个社区居委会。201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5.63万人。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
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南明区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区。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字【2011】2085号)要求,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整合资源,实行区域化管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改革思路,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区域化党建的有效途径,切实强化党建基础、扩大基层民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形成具有南明区特点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为把南明区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首善之区、生机盎然的魅力之都、群众公认的幸福之城提供有力保障。南明区探索创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和思路
通过推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精简管理层级。主要思路:
一是推进构建“一委一会一中心”的组织构架。撤销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党委、社区服务中心,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社区党委直接受区委领导,社区服务中心直接受区政府领导,同时接受区职能部门指导。设立社区议事协商机构——居民议事会,负责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讨论社区建设和管理事项,代表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对社区各项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区事务、监督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
二是实行“一社多居”。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合理划定新型社区管理服务范围。改革“一社一居”模式,实行“一社多居”。社区划分要围绕打造15分钟服务圈,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管理服务需求,对原街道管辖区域进行合理调整。
三是推行“居政分离”。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社区服务中心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应职责,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对政府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
四是同步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委管理范围,探索在居民小区或楼栋建党支部或党小组,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全覆盖。
五是成立片区经济发展局。成立城东、城西、城南、城北4个片区经济发展局,承接原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和发展职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确保区域经济不断档,经济指标不下降,做到改革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二、改革工作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组织得力
成立了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织人事、经济发展、社区建设、督导问责等7个工作组,并明确了区四大班子领导包片联系点。制定了《南明区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改革工作重点任务推进表》,细化了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人事安排、挂牌运行、督查验收、公推直选、总结评估8个阶段共27项任务。
2、加大投入,打造环境
南明区地处中心城区,存在土地和房源紧张、房价过高等实际困难。在今年新建的15个新型社区中,有多个涉及办公用房的购买、租赁、置换和异地改造。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力解决,尽可能选择沿街门面、居民小区等地作为社区办公场所,并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到位。目前,全区18个新建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平均超过1100平方米,最大的社区仅办事服务大厅面积就超过800平方米。在办公场所设计施工过程中,对每一个社区的办事服务大厅定位、服务窗口设置、功能室布置等都进行了“一对一”指导把关,确保每个社区办公场所服务群众的功能达到最佳。
3、配强班子,选优队伍
在改革过程中,南明区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社区队伍建设和人员分流问题。在社区领导班子配备到位的同时,采取全面开展公推直选的方式,按照改革要求,采取个人推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报名人选,通过差额推荐、差额票决、差额考察,分别召开社区党员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新型社区党委书记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并研究制定原街道办事处在职人员分流方案、临聘人员设置管理方案和环卫人员设置管理方案等,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考虑,妥善安置各类人员,既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避免机构膨胀。
4、探索创新,不断完善
一是创新功能设置。按照“因地制宜,节约资源,服务高效”的原则,根据服务对象和业务量,对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区域划分、窗口设置、载体设计、工作人员要求、信息化服务以及外部环境等6个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深入开展“社区服务365”工作,全面推行“AB角工作制”,把政府服务、市场服务、自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服务平台“网格化”,服务方式“精细化”,居民自治“民主化”,实现从“敲门”到“开门”、“上门”,从“坐诊”到“出诊”的转变。
三是创新服务载体。各新型社区探索不同类型的社区管理服务载体,打造“爱心平台+贴心服务=舒心家园”的服务新模式。如中南社区服务中心地处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居民对精神文化有较高需求,该社区有针对性地搭建了“晚霞增辉养生服务站”、“青少年乐读园”、“社区婚姻家庭情感服务站”、“社区家长学校”4个“亲善平台”,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服务,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四是创新考核办法。制定双向考核评价办法,社区服务中心绩效奖励方面比部门适当上浮,在改革中形成增比进位的局面。
五是创新运行机制。按照管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委、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居民委员会自治工作指导办法,进一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确保改革后各项工作快速磨合、快速运转。
六是创新党建工作。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在新型社区全部组建“大党委”,通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通、共驻共建的组织网格,构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改革基本成效
2011年,南明区选择了位于中心城区的中华南路街道办事处和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同步开展改革先行先试工作。撤销两个街道办事处,成立3个社区服务中心,组建南明区龙洞堡经济发展局(筹备组),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并逐步得到推广。目前,全区共撤销15个街道办事处,成立18个新型社区(含3个试点社区),已于2012年4月28日全部挂牌运行。18个新型社区辖区面积共91.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8.6万人,共辖居委会140个,党支部582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平均达到1175平方米。在改革中,涉及对原街道办事处的行政、事业、公司编制及临聘人员进行分流安置。同时还成立了城东、城西、城南和城北4个片区经济发展局,为区委、区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全面承接原街道办事处的经济职能。
南明区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国家各级相关领导先后到南明区对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指导。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贵州日报、贵阳日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了南明区建立新型社区,开展“社区服务365”,打造“爱心平台+贴心服务=舒心家园”等做法125篇次,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