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请转告老先生生女当如华新民。我们现在进入第五个环节。中国城市化驱动的产业链条;
主讲嘉宾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
参与这一主题的嘉宾是:
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处处长、博士:
中南控股(中国)郑州中南科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日月集团总裁、高级工艺美术师、香港新日月建筑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程新明:先生
主持人:有请各位就座,我们最后把压轴的演讲期待张院长。
张庆风:各位前面的演讲太精彩了,所以时间比较长了,按照规定的时间,给我们留了半小时,我们六个人一个人五分钟,我们也把时间压缩一下。
这次论坛出了一个题目,叫中国的城市化驱动的产业链条,我们第一次城市化浪潮是工业产业发展驱赶农民进入了城市,形成了城市发展,我们第三次城市化浪潮是否要变了一下,倒过来了,是城市化驱动产业的发展。这是开一个玩笑。因为我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我本人长期从事科技的工作,大量是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所以对城市化的研究谈不上,只能说多少见识了一点。不管怎么说在每个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包括我们的小城镇,包括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很好的乡镇企业,每一个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没有经济的基础,我们如何去谈城市的发展,谈社会的发展,谈环境的发展呢?所以,产业怎么发展和城市怎么关联,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我们在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产业的布局,通过城市化的布局把产业和城市化结合起来,而且比较合理地结合,这是一个概念。另外一个概念是,我们单体的城市发展与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产业结合起来。
所以在这两个观念前提下,我不展开说怎么做,这是专家的问题,因为我不是专家。我想注意几个问题,
一个是实事求是地抓住区域的特点,不管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还是产业规划,还是单体的城市规划与城市产业布局的规划,都应该立足于我们区域的特点,要准确地把握我们区域的特点,我们这个单体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优势,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实事求是对待,不要赶时髦,但是最后产生的效果是极危险的。
第二个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我们各类资源和优势,因为我们现在发展汽车城,贸易城,旅游城,其他的工业城更多了,农副加工的城市,渔业发展的城市,可以列举很多很多,但是其出发点是立足于这个产业谈城市的发展。如何把我们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起来,推动我们的城市化,推动我们的产业发展呢?
这个问题是我们做城市规划,单体城市规划或者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者是产业规划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要全面系统地推进有可持续发展力的产业群或者是产业链。因为大家知道在我们建设行业,起码我在搞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过程中,最早是抓塑料,为了推动塑料管道的发展,我们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不到三五年的时间,每个城市都有无数个塑料管道和塑料门窗的生产企业,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再看全国生产企业,最近大家看到了,我们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大大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是大家看到我们的太阳能的光伏发电,风电,不是热火朝天的问题,是你追我赶地赛跑,恨不得每个城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前几年谁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一样,都是在赶时髦,包括我们地热利用的企业,我们的数量不少,我们对社会的回报并不大。
第四个问题是主动地协调好区域和单体城市的发展,区域经济与单体城市的经济发展,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城市的产业布局的发展,把产业链真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城市发展有经济的动力支撑,使经济的发展有城市的推动和行业的引导。
就这几个问题希望得到台上在座各位权威专家的批评,也希望得到台下各位领导、专家的批评,谢谢各位。
翟宝辉:不敢点评,谈一点思考,谨供大家思考,能不能起一点加油的作用,就行了。
我想说两点,今天听了一天的会,聚精会神的听,希望将来能够全部消化。
第一点回归,第二点平衡。这是我得出的一个总括,什么叫回归?从邹院士讲到对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化的原意,以及对城市的理解,当然了顾会长提到城和市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在我们中国南北差距、东西发展水平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每个城市如果像刚才张院长讲的,追风,自己就打起来了,肯定有一个爬在地上的,另外的一个发展起来了。我们650个城市不可能全部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就像高新技术产业都是每个城市的支柱产业一样,每个城市都要根据自己城市的资源特点,文化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才是最关键的,你要回到城市的本义上,脚必须落到自己的地上,另外回到城市的本意,没有产业其他的东西都别说了。刚才我们回顾了城市化,城市化是毛,产业是皮,如果这城市没有这些东西,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来城市是谋生来的,我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句话就不存在了。
到这产业链条上,产业链怎么做?刚才说的汽车产业,如果我是生产轮胎,生产轴承,装起来卖出去,是产业链最低的一条,如果你能够做汽车的设计,你是最前端的。你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看能够接那个,或者把产业链里面所有的环节都能够接进来,这样的定位才能使城市有发展方向,才有产业的集聚,产业有前向关联,纵向关联。文化产业和汽车产业可不可以最后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可以的。汽车制造产业与汽车设计产业,汽车的设计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文化产业创造,所以横向关联纵向关联都是可以得。
第二点讲平衡,中庸之道在中国产生的,到现在西方都在学,这次奥巴马来了以后,也在用我们的古语讲一些平衡的概念,我们现在的平衡是什么?今天在座的从最尖锐的观点,以及能够像邹院士讲的让地方政府用一点钱做一点形象,还得花一点钱搞民生等等,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政策研究想把研究的东西落地,刚才说了,大家都在说法,有没有法的依据。现在最有效的政策比法大,更有效的领导人的脑袋里的东西比文件更大。
这个东西不去平衡它?不做法的平衡,你在那个地方根本落不了地,上午孙院长说你这个地方48平方公里不做了,我退出来可以,今天这个话不讲了,只能如此,如果要影响决策者需要把你的思路与他沟通,你让他,他让我,最后我们走向共同实施朝理想的方向缓慢地迈进,我的话说完了。
我们下面请程总。
程新明:我从事技术工作,有幸参与城市化过程,这个机会不容易,我做有关城市化一部分工作,城市化的进程细分有200多个行业,我们做的是什么?是建筑的外墙保温与装饰一体化,从2003年开始做,目前赶上城市化浪潮,我们国家历来不缺产品,就是缺好产品,缺品质,缺少社会责任意识,针对这个大的城市化浪潮,假如这几个条件达不到的话,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大家知道楼脆脆,楼垮垮,还有楼火火,我们产品这几年很欣慰地得到重视,其中讲了一个案例是鄂尔多斯,一个传统的保温板放在里面,后来做外墙的装饰。广告公司来焊字的时候不小心着火了,从下面烧到上面,我们的板外面看的是好的,外面的背板、面板都是好的,但是内面全部烧光了。我们欣慰的是这个产品现在通过几把火以后,订货量已经供不应求,我就呼吁在这么大的城市化浪潮中有更多的产业链好的产品,有责任的把责任感承担起来,整个产业链几百个行业的分类,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要肩负起责任,才可能实现安全的城市,绿色的城市,住着舒适的城市。这就是我要汇报的。
主持人:杨总给我们讲讲。
杨海浩:非常精彩的论坛,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主办方,我用简单的话说正大集团,我们在中国核心业务是农牧食品业,我们也做房地产,但是不大。最近相当长的时间,房地产业务也不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产业链的问题,我看到提法城市化驱动了产业链条,确实是这样,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正大集团是见证者,受益者,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正大集团作为第一家外资企业,率先到中国投资,与中国改革开放共成长,在城市化进程中正大集团是见证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正大集团的发展也没有今天的好局面,反过来说这个问题也是两面的,城市化驱动了产业链,这是一个结果,我们的看法是,产业链也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我们觉得这也是一个原因,我们的实践就是这样,我们在中国三十年来投资了上百家的饲料厂,以正大饲料而闻名中国。我们在中国也投资了上千家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包括养猪、养鸡、水产养殖等等。我们在中国也投资了差不多80家大型的商业零售企业,像易初莲花等,这些企业开始都是投资在近郊、远郊,城乡结合部,随着二三十年的城乡迅猛发展,我们相当多的企业面临搬迁,要把我们的饲料厂迁走,当时的饲料厂规模都很大,我们一建就是标准化的18万吨。我们投资没有想推动城市的发展,我们开始没有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企业有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垂直整合的发展战略,恰恰在城乡建设中,我们客观上起到了这种作用,比如说,我们从整个完整产业链来说,在我们上端用做完整的种子、种禽到商品禽的饲养,到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到零售业、快餐业、餐饮业,从农牧食品业方面来讲,我们这个产业链条是很完整的。这个完整产业链的建设当中,实际上就使得在区域化城乡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统筹协调方面,我们正大集团起到了作用。
一个是企业土地的节约,一个是环境的保护,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我们的饲料厂都是劳动密集型,我们的食品加工厂大型是六七千人,这就使得我们的员工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使得农民到城里来,到工厂来,从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业人口,学到了技术,变成了非农业人口,在整个产业化进程中,正大集团通过这几个方面,客观上起到了这个作用。同时我们在商业零售方面,大型卖场的员工也是这样。
因此,从客观上讲正大集团是见证了,也参与了,也推动了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我们也愿意继续积极参与这一项伟大的实践,通过我们产业链的产业战略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谢谢。
主持人:中国的城市化就是全球化的过程,中国文明不会忘记所有先进文明施加的援手,最后我们请郭总,郭总是做空调?
郭其峰:我做再生能源方面的,接领导的话题,我谈城镇建设的能源问题。我们推进城市化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但是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温的问题很难解决的,我们今天很暖和,但是许多的城镇很难实现的,我们点击一下供热的关键词,一秒中出现了几万条供热问题的言论,可见供热问题是需要探讨的,可以想象政府是多么为难。
我去年去一个东北的小镇,扑面而来是煤烟的味道,他们小单位是用煤炉,他们这儿有一个国营供热公司,非常小,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扩展呢?年年亏损,年年要涨价,年年财政补贴,据说这个公司年年亏损,待遇很好,许多有头脸的人物往里面进人,而且动不动停暖。一停暖老百姓投诉,所以供热问题无休无止。根源在哪儿?在垄断的经营,兔子为什么跑的快,因为狼在追,他垄断一个区域,可以与政府讨价还价,可以无视老百姓的需求。如果我们在某些城市有了竞争,他们就知道什么叫优质服务,满足了政府的需求,下一步我们政府要大力地推进,支持多种形式的,尤其是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多种形式并存的时候,垄断的局面就可以大大改善。上午王参事也提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形式,我们国家出了许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地下水的,城市污水的所有能够提取能量的都可以。现在还有电热膜的,太阳能热供等,所有形式都可以大大缓解供热的状况,为什么呢?最起码有三个好处,确确实实环保节能,低碳排放,我们在山西安泽县,一个县两万人,过去全部是烧煤的,后来采取这样的方式,后来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保生态县。现在一个小系统可以很方便地调整供暖效果,运营费也比较低。所以我们政府应该大力推广,相关专业机构大力支持,有了竞争,就像狼群一样冲击传统的方式,传统的企业,就能够使这些供热的传统公司能够变革,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服务,使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红火,再次请各位领导专家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使其更快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郭总,我们从张院长讲产业,引发多少有意思的话题,我特别请大家注意张院长刚才讲到产业的时候,讲的不仅是一个小城镇有自己的产业支撑,而且要讲做城市群来考虑产业。这就是霍华德从田园城市到社会城市了,我觉得今天的收获非常大,我没有能力来总结今天所有的智慧,但是我大致梳理了一下,我们今天提出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可能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又提出一些有待在实践中解决的新问题,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十个方面。
第一,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未来的城乡的空间形态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单纯像大城市集中,还是简单地说小城镇大战略,这是在新的低碳背景下,在产业转型期,在三十年高速工业化和十五年高速城市化之后我们重新来展望未来中国的城乡空间形态应该是什么样。
第二,我们城乡的产业到底如何发展。张庆风院长提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但是我从来不太相信产业规划这件事,好的产业到来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怎么样能够赢得一个大家错位竞争,大家错位发展的城市群的产业,这个问题张院长提出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宝贵。
第三,我们如何来盘活我们的农村建设用地,让农民的权益受到根本的保护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第四,城市人的物权,城市人的居所所有权怎么保护,我们用剥夺一部分居住权人的方式,取得了发展,如果我们依照这样的方式发展我们的家园是理想的吗。
第五,我们如何提高城市数量同时,提高城市的质量。这个质量包括宜居,包括社会的整合度,包括价值观的形成,包括城市精神文化的高度。
第六,我们如何建设好的城市。
第七,如何保护已有的好的城市不被破坏。
第八,我们如何解决房地产钱松地紧的矛盾。
第九,如何破解市政公益设施的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让城市人民享受更多价廉物美的服务。
第十个问题是从现场看到的,城市化战略委员会是一个民间机构,但是得到了来自建设部来自国家各个部委、大专院校老领导,老前辈的关怀,这是一种叫PPP的形式,或者一种多中心的公共治理方式,这样一种结构,老一辈对年轻一辈的呵护,这是我们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宝贵的尝试,尤其是在首都北京的尝试更加难能可贵,如何使这种PPP的方式发扬光大,持之以恒,我想这是我想到的十个问题。
我不才今天做主持,还给大家更多是问题,对不起大家。
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今天到这里落下了帷幕,谢谢各位,谢谢所有的演讲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