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借城市经济拉动德州发展
时间:2012-08-15 09:57:05  来源:德州新闻网 

   县域经济融入城市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我市将按照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一手抓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拉框架、建平台、强产业,打造推动德州经济跨越发展的最强一极。

    何谓城市经济,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有何不同,我市发展城市经济的目标和途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城市经济是龙头拉动型经济

    最初,城市经济是相对农村经济而言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各经济部门的总和。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演变,城市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是一个地区快速实现崛起的强劲动力和最大变量,凡经济发达地区总会形成一至几个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相反,一个地区如果缺乏一个人口超百万、二三产业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就缺乏有力支撑。

    当今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增长极理论认为,培育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有利于在本地区形成“磁场极”,产生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相比较,都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特征,但在经济空间的形态布局、产业体系的结构层次、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诸多方面均有不同。简言之,城市经济产业聚集度更高、带动力更强、开放度更广。 “如果把县域经济比做一艘艘‘快艇’,那么城市经济就是大型‘母舰’,具有超强的拉动作用。 ”市发改委的负责同志形象地介绍。

    当前,我市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去年,三区GDP占全市的比重为20.8%,地方财政收入占22%,固定资产投资占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19%,社会消费品总额占24%,三次产业比例与2009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从省内和河北周边地市看,去年聊城、衡水中心城区GDP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23.02%、22.44%,滨州中心城区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8.05%。

    城市经济有着独特的路径和规律。今年2月17日召开的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此有深入的阐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城市建设的任务目标要按照城市发展的本质和发展基本规律,群众意愿、全市发展需要以及上级政策的要求来确定。总体来讲,要按照“34555”的要求去办:“3”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城市化发展阶段、聚集与扩散、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三大规律;“4”就是明确城市发展的定位、格局、导向、思路四大问题;“555”是指城市建设涵盖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形象5项主要内容,城市建设遵循人本、统筹、经济、安全、美学5项原则,避免城市建设重建轻管、重高轻低等五大误区。

打造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中心城区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要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努力成为连接山东经济板块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陆路交通枢纽、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服务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今年召开的市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对加快中心城区发展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即按照东进、西优、南控、北延原则,把城区建设的主战场放到高铁新区,大力推进德陵一体化,加快平原武城宁津与中心城区对接步伐,积极构筑“一心四极、组团发展”的新格局,力争未来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城区人口分别达到100平方公里、100万人。超前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全力推进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市政工程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实现扩容提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太阳能、水、绿等特色,高标准建设东部新区、南部生态片区、“三河六岸”区段等标志性地段。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80亿元,其中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超过40亿元,德城区超过30亿元,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超过1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全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发展空间。中心城区共安排了市政设施建设、景区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城市安全与保障、文化建设与公益事业和城市综合体、大社区建设及棚户区改等六大类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66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年,在投资数额、项目数量等方面均为历年之最。

    截至目前,城建工程全面铺开,形成了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整座城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全力建设大平台,形成大产业

    城市化的进程,本质上是以产业发展为先导,拉动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要加快德州城市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产业支撑能力建设,使其不断地为城市化提供必要而持久的动力和活力。根据德州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城市建设必须要适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

    发展大产业必须构筑大平台。因此,市委、市政府把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实现13个产业园区“九通一平”,增强产业的吸纳能力和支撑能力。其中,重点突破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南部生态片区,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 “六纵五横”11条道路建设,投资近60亿元,相当于过去5年基础设施投资之和。 73公里的大外环建设,将有效地改善老城区的交通压力。这些项目建成后,城区框架达到270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300万人。南部生态片区今年投资5.1亿元,重点实施 “三纵一横”4条道路建设,开挖太阳湖,建设太阳岛。目前,4条道路大的框架已经形成。

    依托建设的大平台、大园区,今后我市将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排名100强等知名企业及央企、军企等加强招商,13个主导产业,3年内每个产业年均投入不低于100亿元;到2013年,十大产业累计完成投入56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2万亿元以上,折算成增加值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可实现利税1100亿元。

    □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陈太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