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文化人:城市化进程中的仁和样本
时间:2012-08-02 09:28:18  来源:王晓风 李 雪   作者:中国文化传媒网 

让广大群众受益的仁和文体广场

塔河村龙狮舞表演走进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顺义区图书馆平各庄村分馆的图书管理员在指导小学生网上借阅图书

健全的文体设施一角

威风凛凛的平各庄村大鼓表演

2012年仁和镇特色文化品牌团队擂台赛上的水鼓表演

   违法建筑用地拆完了建什么?仁和镇给老百姓建了3.6万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农村百姓拆迁住上楼房后干什么?仁和镇组织起了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团队;

    解决干群矛盾最好的出路是什么?仁和镇的领导干部上下奔走,为村民争取活动资金和演出机会;

    存在于农村的黑网吧、非法出版物谁来监管?仁和镇请普通居民戴上红袖章,当起了文化市场的义务监管员……

    面对两年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拆迁难题和突发事件,仁和镇的领导班子静心凝思、另辟蹊径,以文化为突破口,帮助农村百姓顺利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如今在仁和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团体在近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地开花,这让老百姓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建广场、搞活动、办比赛,镇政府的举措真是办到了我们的心坎儿里,老百姓变上访为上岗,哪还有什么矛盾啊!”

    长年的文化浸润让位于北京市东北部,顺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的仁和镇焕发出蓬勃生机……

打造文化品牌团队

    “通过演出,陕西、山西、内蒙古都去过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平生头一次去,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老艺术家都见到了真人,还合了影呢!”

    “我跟老伴都在龙狮舞艺术团,他干后勤,我在前头舞龙,每天过得可充实了,连孩子们都羡慕,这把年纪了还能去这么多地方。”

   “原先在家经常打牌,现在告别了牌桌,日子越过越充实了!”

    每每谈起仁和镇塔河村里的女子龙狮舞艺术团,团里的4个小组长总是兴致勃勃。多次参加大型演出和频繁的媒体采访,让龙狮舞艺术团里这帮平均年龄50岁的大妈们变得更加开朗热情并养成了不服输的韧劲儿。今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化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汇演”中,塔河村女子龙狮舞艺术团奉上了精彩表演,演出结束后当演员们卸完妆,很多知名老艺术家看到如此精彩的演出竟出自一群五十来岁的“农家女”,纷纷大呼“了不起”。

    相比于5年前文化生活贫乏、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如今塔河村的大街小巷增添了更多的幸福笑声,文化活动人人参与、处处争先的风气让村党支部书记郭长祥颇有感触:“我们沾了文化的光,家庭妇女参与文化活动,提高了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特别是带来了一个人影响一家人、一家人影响街坊四邻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女子龙狮舞艺术团,歪风邪气不见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让村里原先每日靠打牌、侃大山打发时间的家庭妇女去舞龙,郭长祥“预谋”已久。“首先,她们拥有大妈的身份;其次,舞龙原本是老少爷们的事,大妈们去舞龙能够颠覆人们的固有看法,这些亮点加起来就是市场。”郭长祥对女子龙狮舞艺术团的发展前景有着独到的见解。

    2010年9月9日龙狮舞艺术团成立之初,善于捕捉市场机遇的郭长祥就开始对艺术团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请老师、抓训练,在一次次的比赛中找准市场定位,逐渐积累演出经验。带着执着和热情,这支80余人的龙狮舞团队舞动着巨龙,将喜庆与吉祥带进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中堂中秋之夜晚会和“百花迎春——中国文化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汇演”的现场。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间隙举行的节目表演中,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龙狮舞艺术团的舞龙点睛,更是增添了队员们把龙狮舞好、勇闯市场的信心。

    龙狮舞艺术团的队员虽然都是村里的大妈,可塔河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也是新人辈出。郭长祥有意识地吸收有文化特长的年轻人进入艺术团,大妈们成了新人的老师,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新想法、新思路不断涌现,组成了因文化活动结缘的大家庭。

    队伍壮大了,郭长祥并不满足于此,他对艺术团的发展有着更大的梦想:“有一天,我希望能够带着大家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演出。那个时候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仁和镇及顺义区,而是代表北京市和国家,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普通百姓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

   塔河村文化的繁荣在仁和镇并非个例,从2011年开始,仁和镇就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品牌文化团队,镇里专门出台考核奖励办法,通过训练、比赛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现在仁和镇23个村中有19个村拥有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团队。除了塔河女子龙狮舞艺术团,吴家营元祥舞狮团、太阳城合唱团、平各庄威风锣鼓队等特色鲜明、技艺高超的团队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仁和镇以打造“文化强镇”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基层文化内涵和全镇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品位的成效初步显现。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

    文化赛事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的催化剂,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凝聚人心、提升水平的作用。仁和镇的很多文化团队正是在一场场比赛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找到了迈向更高舞台的信心。

    仁和镇平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继东从来不避讳平各庄在经济发展上的薄弱,这种薄弱也丝毫不影响他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我们村的图书室是北京市的四星级图书室,年年获得政府提供的图书奖励;我们村威风锣鼓队的名声跟我们的大鼓一样响,只要参加比赛就能拿奖。”刘继东坦言,在这个户籍人口只有2549人的小村庄,文化活动搞成今天这样,离不开镇党委“一号工程”的鞭策和感召。

    据仁和镇党委书记吴耀新介绍,“一号工程”是根据仁和镇实际推出的新政,即把文化建设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第一指标,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为此镇党委研究制定了《基层文化团队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团队建立、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细化,提高文化团队建设的质量和活动档次。吴耀新还提到,随着近两年仁和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镇23个村有16个实现了农转非,农民通过搬迁上楼开始融入城市生活,但大家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还与城市居民有着很大差距,老百姓素质的提升、观念的转变成为摆在仁和镇党委面前的难题。为此,仁和镇在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加强社会管理的同时,通过文化活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一号工程”的出台和定位,让刘继东对本村的文化活动团队建设更加重视。得益于长抓不懈,平各庄独具特色的威风锣鼓在一次次的大型赛事中魅力尽显,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在北京市顺义区庆祝2012年“文化遗产日”暨仁和镇特色文化品牌团队擂台赛中,来自全镇19个村的特色文化团队各展风采,通过自编自演的歌舞展现了新时代新市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了这次比赛,大鼓队的队员们从“三八”妇女节那天就开始训练,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硬是凭着极大的热情坚持下来。队里执旗的老张,胳膊肿了还坚持练习,“别看累,可大家心里高兴着呢!这大旗舞起来有气势,代表了平各庄人的心气儿”。看着鲜红的荣誉证书,老张心里乐开了花。而此前刘继东早已信心满怀地告诉队员们:“去年就是一等奖,今年拿不了第一,我就不上台领这个奖。”

     仁和镇特色文化品牌团队擂台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就本着“繁荣群众文化、鼓励文化创新”的原则,每年拿出200多万元的资金奖励参赛团队。19支文化团队,只要参与就会获得最低11万元、最高15万元的资金奖励,这样的奖励政策在基层乡镇中实属罕见。在今年6月,仁和镇复兴村龙舟队代表顺义区参加了北京市第四届端午文化节暨“临空经济区杯”龙舟赛,更是在27支参赛队中一举夺魁。

    而对于在每次比赛前后奔忙的仁和镇文体科科长王福来说,每一次比赛的成功筹办,都让他看到仁和镇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去年举办的第一届特色文化品牌擂台赛中,各个参赛单位是幼儿园水平,各自不清楚对方的实力,今年再看就是大学水平了,大家在准备之初就开始暗暗‘较劲儿’,从请指导老师到置办演出服装、设备,准备参赛也是一场比赛。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感到很振奋。可见只要有政策、落实有行动,基层群众文化遍地开花的喜人景象就不难实现。”

为文体活动留足空间

    仁和镇总人口8万,土地面积近54平方公里,仁和镇近几年招商引资势头强劲,许多重大项目纷纷看中仁和镇这片沃土,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在仁和镇西北部,占地3.6万平方米的仁和文体广场是四方百姓休闲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就是这样一块交通便捷、消费人群集中的宝地,仁和镇没有拿出去招商引资,而是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拆除原先的违法建筑,为当地百姓建起了文体活动广场。

    仁和文体广场内公共设施齐全、功能划分合理有序,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围棋场、象棋场、跳舞场地等均能满足不同时段、不同人群的多种文体活动需求。“招商引资得来的只是财路,而文体广场建设凝聚的是人心,解决的是民生所指,老百姓自会受益并铭记于心。政府作为公共服务部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这样才是一个有发展、有向心力的政府,群众才能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忠实拥护者。”谈及广场建设的初衷,吴耀新语重心长地说。

    仁和文体广场未建前人们没地方放松,爱好唱歌跳舞的群众只能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自发开展活动,既影响交通也不安全;有的社区团队训练时敲锣打鼓声还影响其他居民的休息,大家本来高涨的参与热情因场地缺乏而屡屡受挫。仁和文体广场建成后,可以直接惠及7个小区的3万多名群众。如今每到晚上,唱歌的、跳集体舞的、健身的、玩象棋的、踢足球的人们,纷纷向广场聚集,平均每天的活动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

    作为仁和文体广场的所在地,石门村的百姓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广场最大的受惠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广场日常保洁和设备使用的维护者。据悉,仁和镇委托石门村村委会具体负责文体广场的日常管理,聘请了包括保洁、保安等在内的工作人员18人,对广场进行管理,保障设施齐全、齐备、有效。“健身器材坏了,哪怕一个螺丝松了,也要尽快拧好,以防有人摔落受伤;足球场球门松动了,工作人员及时加固,保障正常使用……”广场管理直接负责人、石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振江表示。

    去年6月仁和文体广场投入使用后,日常管理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并未让仁和镇感到负担的增加:“广场惠及的是广大群众,而投入的是基础设施、几十万元的管理费和十几个工作人员的服务。如果百姓有事干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管理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从长远来看,建设文体广场政府绝对是赚了。”吴耀新透彻地分析道。

    一直以来,仁和镇不断加大对基层文体设施的投入力度,从文体广场到各村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到了4000万元,形成了村村有文化团队、各团队有活动场地的局面,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充实,也有了更多的自豪感:“以前看着城区搞活动就眼馋,现在我们绝对有信心拉出来跟他们比一比,恐怕有些方面还强过他们哩!”

全民动员共筑和谐文化市场

    今年7月12日,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带领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就北京市顺义区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进行走访。目前,顺义区面向全区推行了“建三网、考三项、创六无”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借鉴顺义区探索出的文化市场管理经验,仁和镇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研究后,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以联合执法为动力,使全镇文化市场整体运行秩序呈现出健康良好的态势。

    健全的机制建设是仁和开展文化市场管理的举措之一。为此,仁和镇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0个职能部门,直接领导24个基层单位,并出台了《仁和镇“扫黄打非”工作联合执法制度》、《仁和镇“扫黄打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仁和镇文化市场监督员职责》等文件,建立了120人的基层监督员队伍,为及时了解文化市场动态提供了保证;完善考评机制,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地区“三个文明”考核办法,与24个基层单位签订了《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责任书》。

    网格化管理是仁和镇探索出的“扫黄打非”工作的有效手段。以仁和镇临河村为例,从2011年开始,临河村就按照地域分割为南北两片,每片下设两个小组并负责全村38个网格,每个网格下辖25户,100多人的村民志愿者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网格里。志愿者们轮流值班,在维护网格区域内治安的同时,还义务担负着搜寻黑网吧、非法出版物等职责,一旦发现就及时向小组长和治保主任汇报,治保主任再根据情况向村党支部书记汇报,之后联合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共同执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临河村的三家黑网吧被依法取缔。“原先我们不知道什么叫黑网吧,自从成为志愿者后,村里通过广播把信息传达给我们,在每周的例会上都进行交流汇报,慢慢地才了解到黑网吧和非法出版物对群众尤其是孩子的危害有多大。”临河村“扫黄打非”志愿者张孟学如此讲述。

    针对流动人口多、各村情况复杂的实际,仁和镇探索出了立体网格化管理模式,把流动人口密集区、城乡结合部纳入社会监督范围,建立了基层一线与文化管理部门的直接连通制度,全方位监控镇域内各个文化市场。在仁和镇,所有村和社区都划分“一级网格”,从中确定出7个“重点一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下又划分为若干个“二级网格”。全镇有“一级网格”24个、“二级网格”33个,每个网格下面都设有格长,通过把镇、村巡防队员和基层群防群治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赋予他们新的文化市场监管职能,让他们主动承担起文化市场监督员责任,构筑起了严密的立体网格防控体系,实现了文化市场监管的关口前移,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仁和镇也因此被授予2011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据仁和镇宣传部长刘金燕介绍,镇文体科、派出所、综治办、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开展一次联合执法大检查,对排查到的问题逐项建立档案、逐项分解到各部门,做到信息互通、快速反应,有效预防了非法、违法经营活动的发生。2011年,“扫黄打非”小组对网吧、歌厅、音像制品店等重点场所共集中开展整治行动6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57家,关闭无照歌厅2家,取缔游戏厅8家、黑网吧8家,收缴电脑80台,使全镇文化市场环境得到逐步优化,文化市场案发率明显降低,群众的监管意识逐步加强、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如果说搬迁上楼给仁和镇的百姓带来的是从住平房到楼房的转变,那么基层文化设施和活动的遍地开花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就是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素质提升。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从哪里起步就从哪里受惠。”吴耀新总结道,确实需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被众多代表广泛提及的“如何全力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仁和镇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相信也将成为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的示范样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