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灾害面前,“说”是一种责任
时间:2012-08-01 11:3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恒 
    7月26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7·21”特大自然灾害中66名已确认遇难者的名单,并在中央电视台逐一念出,在人民日报刊登。接着,河北省也公布了“7·21”雨灾中25位逝者名单。笔者认为,这样尊重民意的做法,有助于政府形象的提升。

  抗灾减灾、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民众的切实需求。尽管突发的自然灾害难以人为控制,但对公众来说,获知灾害损失和灾情影响,仍可保障其知情权。因此,灾害发生后,政府信息的及时、充分发布,无疑非常必要。

  然而,一些地方发生重大事件时,政府部门有的只言片语、言之不详,有的支支吾吾、欲说还休,权威信息严重缺失带给人们的往往是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还有些地方,长期只干不说,虽然办了不少实事,但公众不知情、不理解,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舆论压力加大,工作就很被动。

  在信息时代,“信息过剩”和“信息饥渴”同时存在,信息获取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影响到他们对周边环境的认知。近年来,因信息不透明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并不少见。因此,政府说不说、怎么说,越来越关系到政府在公共事务中应有作用的发挥。

  灾害面前,政府只有及时“说”、大声“说”、实事求是地“说”,才能消除误解和恐慌。政府拥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是带领民众抗击灾害的主心骨,其职能不仅在于灾前做好规划和预防,也在于灾害发生时凝聚公众力量,指导公众应对灾害。因此,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十分迫切,当公众集中关注某一类信息时,政府部门长时间“失语”或“少语”,留给公众的印象就不是“审慎”和“认真”,而是高高在上、不够坦率甚至是“另有隐情”。

  灾害面前,会“说”的同时还要会“听”。当今时代,信息具有高度的交互性,面对公众疑惑,政府不应满足于“我想说什么”,更应该去了解“公众想知道什么”;不应满足于“我想什么时候说”,更应该了解“公众什么时候想知道”。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灾害的观察者,也可以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预警者。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政府部门如果重视公众的零散声音,并通过及时的信息互动,从中归纳发现有用信息、研判灾情进展,社会整体的抗灾自救能力就有望大幅提升。

  对政府而言,“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对公众开诚布公,方能与公众同舟共济,也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和困难,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