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扩大内需?本期“思与辨”进行探析。
■ 主持人:邓辉林(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 嘉 宾:钟鸿钧(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李长安(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杨国英(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经济稳增长关联社会稳定
主持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作用?
李长安:内需不足,居民消费上不去,经济增长就不得不过多依赖投资。而国内外经验表明,这种做法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是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偏离经济发展最终目标;二是经济增长容易大起大落,经济增长陷入“忽冷忽热”的循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波动太大;三是经济结构失衡,重化工业发展迅猛,而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正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钟鸿钧:在目前中央调控房价的政策下,地方政府可动用的资金比较紧张,这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而中央目前也尚无大规模投资的动向,即使有刺激政策,也可能限于个别行业或区域。此种情况下,扩大内需就成为稳增长的指望。
另一方面,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看,消费普遍占到GDP的 70%以上,但中国目前只有50%左右。因此,消费增长潜力巨大。过去几年里,一些消费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高速发展,让很多地方尝到了通过促进消费来带动发展的甜头。
从经验和客观情势看,促进国内消费增长,将是我国政府稳增长促发展的主要手段。
杨国英:扩大内需最核心的作用是稳增长,以及由此衍生的保持社会稳定。稳增长,就是在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所导致的外部需求难有起色的情况下,通过刺激内需避免经济下行失控。保持社会稳定,则与国情有关。如果经济下行过快,极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对社会稳定产生冲击。
应让民众真正从国有资产中受益
主持人:要扩大消费需求,得让民众的口袋鼓起来。对此收入分配改革应如何发力?或者说,对难产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何期待?
钟鸿钧:目前情况是,国有垄断企业主要是资源性行业、公用事业和银行等,占据了绝大部分利益链,获得了多数利润。而且在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灰色利益链又将很大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利益集团手中,使得最后可以分配给民众的比较少。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虚置的国有资产具体化,让民众在转让股份中增加收入。
还应让民众“有钱愿花”。在住房、医疗、教育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公共供给,降低民众在这些领域的预期支出,消除民众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民众少储蓄,多消费。
李长安:扩大内需关键应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必须改变居民与政府、企业相比,在国民收入“大盘子”中所占比例过低的局面。公开资料表明,在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降到目前的不足40%,而政府和企业的所得比例均有提高。这种状况不改变,内需扩大难以见效。另外,只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形成庞大的中产阶层,才能真正扩大消费需求。
说实话,我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期待不高。毕竟收入分配的主体是企业,如果企业利润水平不高,用政策强制性涨工资弊大于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没有作为的空间,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政府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有形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