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新机场建设不存在推迟,正在进行立项前期工作
首都新机场虽早已提上日程,但建设规模、投资金额等“细节”,一直没有被报道。昨日,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回应,首都新机场建设“不存在推迟的概念”; “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立项的前期工作,比如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市场定位等”。
机场规模正在研究
黄民说,首都新机场建设规模等前期工作完成后,将报国务院批准,经国务院批准后,才意味着首都新机场正式立项。“至于新机场规模多大,目前还正在前期的研究,总目标是希望能够尽快开工建设”。
对于首都新机场是在原址扩建还是另选新址的问题,黄民强调:“经过研究,认为还是要另选新址,原址有适度规模的问题。如果都集中在一个点,不考虑北京地区的交通衔接配套问题,仅就机场组织而言,区域航空航线的管理,会非常困难。”
新机场可解决航班紧张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说,之所以筹建首都新机场,源于目前的首都机场非常拥挤,“现在国际上,包括国内的,要求飞北京的,每天被压住没有批准的航班将近400个。我粗略计算了一下,现在首都机场每天航班有接近1000个架次没有安排上,紧张到什么程度?一个航班都加不进去了”。
他说,前两天,有人认为中国民航对小公司存在歧视,不批准小公司飞北京,“我们的资源分配还是一视同仁的,只不过由于资源的特殊紧张,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他表示,解决这种“不平衡现象”,只有发展、筹建新机场。
国新办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公众关心的航班延误问题,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说,去年航班延误,约40%原因在航空公司。他同时认为,航班延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空中拥堵。
目标
2020年正点率要超80%
昨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情况。
根据《意见》,到2020年,要实现全国人均乘机次数0.5次;航空服务覆盖89%的人口;航班正点率要达到80%以上,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规范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等。
分析
扩建影响航班正常性
“去年我们的航班正常性比前年甚至有所下降,乘客有许多不好的感受,这是客观现实”,李家祥表示,民航局对航班延误问题做了具体调研,去年的航班延误,航空公司的原因占了将近40%;流量原因大约占了27%;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气等。
他解释说,目前,“十二五”期间将有101个机场改扩建,“这种改扩建也对航班的正常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此外,近两年极端天气和不稳定天气增多,“也对航班正常性带来了很大影响”。
他强调说,提高航班正常性,关键是提高航空公司运营质量,“这是个大头,就是要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营水平”,因此,民航局正在研究,通过积极政策,“促进航空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在保证航班正常性当中的主体作用”。
措施
对虚占航线进行清理
对官方会采取什么措施改善目前空中拥堵的问题,李家祥说,航班延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空中拥堵,这就要采取办法进行空域的改革。
他说,首先将对现有航路进一步优化,更好地发挥它的效率;二是协调开通平行航路,或者增加航路,“就像车道一样,在旁边再增加一条航道,以此缓解空中繁忙的状况。”
此外,还将开通一些临时航线,“去年开通的临时航线达到了100多条”。最后要清理一些航空公司虚占航线的现象,“一些航空公司申请了航线,但是没有飞,我们进行了清理,使用不够的,民航局收回,分配给其他有能力运行的公司”。
最后,建立航班放行联动机制,建立航班协同运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