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消息,2010年全国共有95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约65万名;计划招生657万名,平均录取率比去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介绍,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是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第二年下降,主要原因是适龄人口和高中毕业生减少。农村考生报名人数继续增加,为592.2万名,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47.3%增至今年的61.9%,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
——引自最近新闻媒体
经济学家都把目光集中于供给和需求,这本不错,但是我们不要忽略,连接供给和需求的人,对人的欲望和行为的分析应当时刻成为经济趋势分析的核心。
——题记。
这则新闻或许使这两天参加高考的考生感到少许轻松,但从长期看,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一点:如其说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不如说改革启动了城市化,这就是“中国模式”成功的奥秘。
传统的“中国模式”是:通过外在政策启动城市化的大幕。在要素供给领域,我们正在由劳动人口超量低价供给(由二元经济结构引发的收入级差)+资本市场从抑制走向开放+社会财富转移效应引发的企业家精神+世界范围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放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这种价廉物美的产品反过来强化了原来的过程:更加促进城市化加速,更加促进资本市场市场化、更加刺激企业家精神。(下图)
从下图可以看出,城市化就是中国经济目前运行的动力,也是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奥秘。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和理念,只是针对城市化进程的消极后果提出的一种规划性、辩证性反思,它并不否定城市化本身。
宏观调控也好、制度变革也好等等都是通过调控城市化进程和速度来调控经济。
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化的动力有两种,一是外在引致动力,一是内在自然动力。所谓引致动力,是指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利用二元经济城乡差别、通过释放制度能量来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所谓自然动力就是指中国农村人口在农村的过渡生产引发的自然“溢出效应”。当落后地区的人口生产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人口城市化的自然动力就自然存在。
第二点:老龄化对城市化釜底抽薪。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化的消极作用就体现在它消减了其自然动力。反过来,广大的农村还形成了反城市化的动力:在一段时间内,青壮劳动力在城市自然沉淀,但是他们却无法彻底割断和乡村的联系:他们的父母、兄弟、亲戚还有大部分在城市。(春运现象就是反城市化的表现)。到一定时间后,他们在农村的资产就必须被处置或者被托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农村不动产供给市场。(但无人买单)所以,在未来,不排除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不动产市场,在城市供不应求,在农村供过于求。由此形成了同意交易标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天壤之别的价格。
第三点:老龄化对对经济增长釜底抽薪。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模式”。人口老龄化是有一个过程的,在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前期,它就表现为劳动力适龄人口的不足。从中国的现实看,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只是一个前兆,它意味着四年以后高素质就业人口的下降。它意味着未来中国人找工作不会太困难。它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青年人不仅是生产的主力军,而且是消费的主力军,青年适龄人口数量下降,又将进一步引发消费需求的减小。这样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就面临两难之境:在要素供给市场上,要素成本上升,在产品市场上,需求下降。一句话,人口红利在生产领域的正面效应逐渐消失。所以说,中国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点:老龄化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成为原经济增长方式的“终结者”。
哲学上讲,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老龄化成为3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真正推动力量,之所以说它是内在动力,是因为,这个趋势是从经济运行系统内部影响其运作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屡屡被政府提起,但执行效果并不好。这证明,通过市场和政府来执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不好。因为它都力图在制度层面去制约影响人的自然欲望(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生理、安全的渴望源自人的天性,这种需求只有通过物化的产品如住房等满足,这就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形而下”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去年全球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表明,通过世界各国的相互制约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低碳化”生存在短期也是徒劳的,这还有一段长时间的路要走。因此,而老龄化则有可能成为经济运行系统转向的内在动力。
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龄化导致的城市化减速或终止引发物质需求萎缩,经济系统对服务需求供给缺位。如以前所述,人口移动的速度一旦下降,人们对物质的渴望就会降低,物质短缺似乎瞬间就不见了,这时候,只有“善变”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这些善变的企业必然是顺应了消费群体欲望的变化规律。它们能够深入挖掘消费群体对服务的需求。
二是,在金融领域,由于老龄人口的大量资产被继承下来,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被货币化,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沉淀资产,这些资产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打理。若干年后,银行更多地由基于储蓄的银行变为基于理财的银行。
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比想象之中来的要快,我们天天在叫喊着,狼来了,狼来了,这次狼真的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经济学家都把目光集中于供给和需求,这本不错,但是我们不要忽略,连接供给和需求的人,对人的欲望和行为的分析应当时刻成为经济趋势分析的核心。
经验告诉我们,当事物保持一个渐进线性的变化时,它就是正常的,它符合社会各方的利益。因此我们或许应该回到马尔萨斯,重新审视我们的人口政策,使保持社会一个适度的人口供给速度。我们必须认识到,平衡、控制我们人口供给速度就是平衡我们的经济运行系统。这样我们也能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好渐进式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