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口计生委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上海人口发展呈现城市化率高,人口密度变,中心区降郊区升的三大主要特征;从明年起上海每年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是独生子女父母,而人口的老龄化让传统养老功能出现弱化。
出现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
数据显示,上海人口发展呈现出三大主要特征:人口高增长,生育低水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城市化率高,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据透露,上海户籍青少年人口占比低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约占13%到15%。
人口高增长,生育低水平。2000年“五普”时上海常住人口为1640.77万人,2010年“六普”时已达到2301.91万人,10年间增加661.15万人,年均增加66.1万人,增长40.3%。2011年达到2347.46万人,比2010年增加45.5万人。与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长期处于过低水平。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7.17‰、死亡率7.85‰、自然增长率为-0.68‰。
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2010年“六普”时,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323.6万人,占23.1%,比全国高9.8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331万人,占23.4%;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82.51岁。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347.0万人,占15.1%,比户籍人口低8.0个百分点。同时,户籍人口中的少年儿童比重偏低,家庭规模不断缩小,2010年“六普”时,0-14岁少年儿童数量121.7万人,比例仅占8.6%,比全国低8.0个百分点;家庭平均规模为2.5人,比全国(3.1人)少0.6人。
城市化率高,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六普”数据显示,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城乡划分标准,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为2055.51万人,占总人口的89.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轨道交通、大型居住社区和新城建设的步伐加快,城乡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逐步降低、郊区人口密度开始上升,人口居住沿轨道交通扩散和向郊区新城集聚,呈现出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化并进的发展态势。
传统养老功能出现弱化
目前,上海家庭发展面临了挑战,首先是劳动就业与家庭育儿之间的矛盾突出。
其次,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出现弱化,从2013年起,上海每年新增老年人口中的80%以上将是独生子女父母。传统的、多少代人不变的、老年人又习惯依赖的家庭儿女养老模式,也会随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居家养老,也就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有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希望能够依托社区实现居家养老。
此外,面向家庭的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亟须加强。
》建议
调节出生和流动来改善人口结构
有专家指出,上海要积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使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和服务管理相适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调控人口规模中的先导作用。注重调控人口规模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相结合。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城市经济活力、人口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调节人口出生和人口流动迁移来改善人口结构。不断完善“9073”养老服务体系,合理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实施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建设工程;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教育。高度重视发现、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在户籍、居住、社会保障、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制度。
推动人口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合理分布,使人口布局与城市形态、城镇体系、区域功能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市域范围内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引导人口向新城和新市镇集聚。
此外,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探索研究新形势下保护家庭传统功能和促进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加大社区家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家庭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