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院士广西行掀“头脑风暴”
时间:2012-07-19 09:59:20  来源:人民网广西视窗  

7月5-6日,4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到南宁,接受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的聘请。聘请仪式结束后,部分院士留在广西,为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及大学师生们作报告、开展学术交流,奉献智慧和才华,给广西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陈颙、陈运泰院士:科学减灾 防患未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陈运泰是地震学方面的专家。在自治区地震局,两人分别为我区地震工作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关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几点启示”的报告中,陈颙院士运用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区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区下一步防震减灾工作需要注意的3个方面。一是紧急地震速报的工作。他认为,地震发生后,紧急地震速报可以快速确定震源及地震的相关情况,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防震减灾措施、实施震后救援有很大帮助,而台阵定位在紧急地震速报中效果最佳,但广西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为此,陈院士建议广西下一步要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微型台阵定位,这样可以提高我区紧急地震速报的准确性和能力。二是灾害链的问题。他指出,许多自然灾害发生后都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山崩、日本地震后发生的海啸,这些灾害链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广西属于喀斯特地貌,如发生地震应需重视灾害链的问题。三是我区潜在的机遇,从地质构造演变过程看,我区地底下有石油层,而这对我区经济发展和防震减灾有很大帮助。

陈运泰院士在“地震震源快速反演及其对预防与减轻地震灾害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地震灾害不可避免,地震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发生规律及其致灾机理的研究,加强地震破裂时空信息的反演分析能力,提高评估地震危险性的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张杰院士:节水须实现健康水循环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讲工程,也不讲学术,只讲如何让水循环实现健康。”7月6日,一场看似专业性极强的“水循环恢复与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研究”学术报告,令在座的百名听众聆听了一场通俗易懂且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讲座。主讲人、中科院院士张杰在讲座中提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必须实现健康水循环。

张杰说,我国面临着紧迫的节水和水污染治理形势,为解决水资源匮乏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应当实现健康水循环问题。健康水循环,就是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系或恢复全流域,乃至全球的良好水环境。

根据水健康循环的理念,水资源的利用将由过去的“取水-输水-用户-排放”的单向开放型流动,转变为“节制的取水-输水-用户-再生水循环”的反馈式循环流程,通过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使水的社会循环和谐地纳入水的自然循环过程中,实现社会用水的健康循环,这是根据人类社会用水历史的发展和物质循环的实际规律,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切实途径。

长期对“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研究”颇有心得的张杰院士呼吁:建立较为系统的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建立流域内城市群间水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城市用水健康循环的发展目标。

张杰也看到了推行水健康循环理念所遇到的困难。但他依然信心十足:“这种革命或许需要多年才能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但是毫无疑问,这次革命将是完全不可避免的,是人类在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陈国良院士:计算思维大有可为

“什么是计算思维,就是小孩子可以边吃边喝,就是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多个人来完成的思维过程……”7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的报告,让广西大学的师生们对于“计算思维”有了新的认识。

陈院士进而解释道:所谓“计算思维”,就是一种被人们用来问题求解、日常生活的管理,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思维方式。它如同所有人都具备“读、写、算”(简称3R)能力一样,是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陈院士认为,计算机科学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计算机编程,而是一种根本技能,是每一个人为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职能所必须掌握的;计算思维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人造品,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不应只是软硬件等人造物,而应是一种计算的概念。

“当下,我们正在见证计算思维对其他学科的影响。”陈院士说,计算生物学正在改变着生物学家的思考方式;计算博弈理论正在改变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纳米计算正在改变着化学家的思考方式;量子计算正在改变着物理学家的思考方式等等。说到具体实例,陈院士举了诸多例子:生物学中,我们利用计算过程来模拟蛋白质动力学;地质学中,我们运用抽象边界和复杂性层次模拟地球和大气层;自动设计机制在电子商务中被广泛采用(广告投放、在线拍卖、肾源交换等);医疗中我们利用机器人来做手术;在游戏和电影中计算机更是司空见惯……他激动地称,计算思维正在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诸如算法和数据结构这样的术语,将成为不同学科领域工作者的日常用语。

余永富院士:看好广西矿冶发展前景

7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为广西大学的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我国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及生产时间与进展”的报告会。

余永富长期从事铁矿石、大型多金属共生矿、稀土稀有金属矿及铜、钴、硫化矿研究,先后取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10余项。近年来,研究提出提高铁精矿质量(提铁降硅)的发展方向,使得我国铁矿山选矿出现新局面。

70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余院士从磁化焙烧、竖炉磁化焙烧、回转窑磁化焙烧、闪速磁化焙烧4项技术,以及阴离子反浮选工艺等,介绍了我国铁矿石选矿技术的发展史。

对于广西资源矿冶发展前景,余院士非常看好。“广西的锰矿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铅锌、铝等也很丰富。致力于锰矿开发的中信大锰企业,无论是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还是更深层次的产品深加工、系统的开发研究锰制品,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发展条件极佳。”

谈到广西大学乃至选矿采矿专业的学子,余永富院士谆谆教诲,希望学子们学好知识,学会做人。他特别强调创新精神,认为新时代新发展,创新意识是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让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寄语广西冶矿业发展技术,在创新上更上一层楼。(记者姚琳、李新雄  实习生陈天颖  通讯员吴佩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