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街活祭老父,折射社会救助鸡肋
时间:2012-07-18 11:21:51  来源:千龙网  作者:林昆玫 
    报载,昨日上午,杜甫江阁附近,一位72岁的老人在风雨中被儿“活祭”。上午10点,记者赶到现场时,暴雨中,长廊围坐着几十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披着一件蓝色雨衣跪坐在地上,身前搭着祭祀的台子,摆放着食物和香烛。老人面前,两个头包白布女子,正在捧香祭拜。原来是儿子为给病重父亲筹款。(见7月17日的《潇湘晨报》)

  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生重病需治疗的人来说,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无论是“张艳天亮前死去”,还是“陈立主动放弃”等,还不是因为缺乏救命钱。同理,这个家庭如果经济条件宽裕一点,也不至于沦落到“当街活祭老父”的困局。其背后,一个不用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地方的大病救助机制到哪里去了?如此追问,不得不承认:时下,地方社会救助普遍缺乏,建立最基本的医疗救助机制,乃当务之急。

  事实上,看病贵是弱势群体生活中最大的难题。“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这种真实写照不仅体现在看病贵上,关键是有些人根本没钱看病。如果要医院为贫困家庭的病人“埋单”,显然不现实。毕竟,医院不是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更不是救助站,它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不可能减免所有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地方政府也没有权力要求它这样做。相反,救助贫困家庭是社会保障范畴的事宜,地方政府理应根据各地情况建立自己的医疗救助制度,设立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真正让贫穷家庭不因病致贫、不因病自杀等。唯此,人的生命权才不会因贫困而丧失,生活才活得更有尊严。

  “当街活祭老父”,乍一看,是个案,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件很普遍。无论是患癌老人跳江轻生,还是农民工夫妇俩携子裸体上街行走求救等等,都折射出社会救助缺失的悲哀,该反思的正是社会救助机制本身。从“当街活祭老父”现象可管窥全国,不难感受到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的紧迫感。毕竟,制度不兜底,我们都是弱者,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尤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