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山东莱阳五龙河口,丁字湾海上新城虽处于半停工状态,但沿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新城效果图、已经建成的两个高尔夫球场、两处初具规模的别墅区,使人丝毫不会怀疑这个沙上之城会半途而废。
这个全称为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海上新城,位于五龙河入海口,占用大量海滩与湿地,甚至将丁字湾尾水域嵌进别墅区作为水景。而根据国家海洋局对该项目用海情况的批复,仅仅其海阳部分就将填海1577.9137公顷,透水构筑物27.5599公顷。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城七区”9大核心区之一,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已引进9个大项目,总投资过千亿元。
丁字湾只是缩影,并且尚不是最疯狂的。“龙口、乳山、海阳、莱阳、胶东,无一例外的都在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区,滩涂湿地成了房地产项目的落脚点。”山东一位环保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背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后,山东将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试图把青岛、烟台、威海等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
围海造地的过程中,海洋出现了新的环境风险:围填严重改变了潮汐水道和河道的水文特征,导致湾内水质恶化、局部侵蚀或淤积、航道壅塞、洪灾衍生……
度假区也疯狂
相比之下,丁字湾还只是侵占五龙河入海口湿地,即通过填埋海滩水泡子获取土地,将丁字湾湾尾圈进别墅区,形成海景;而龙口、文登等地更是直接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龙口湾南部海域的西海岸人工岛群,北起龙口港主航道南约2公里处,东起现有岸线,西侧、南侧至龙口招远海域分界线,号称国内在建的最大海上人工岛群。根据规划,该项目规划用海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其中填海35.23平方公里,将建设6个离岸人工岛和1个突堤式人工岛。
西海岸人工岛群投资方南山集团董事长宋文作曾描述称,岛群建成后,“将全力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度假旅游新区、总部基地新区、绿色生态新区、低碳经济新区和创新城市新区6个新区,到2020年,西海岸人工岛群将完成投资1000亿元、实现产值3000亿元,届时将建成一个10万人就业、30万人居住的海上新城”。
对丁字湾海上新城建设,莱阳当地居民并无好感。
“在湿地建高尔夫球场,谁能想到,这需要耗费多少水资源来支撑一些人的休闲生活?这些休闲度假区能起到‘地球之肾’的作用吗?那里可以再承担‘生命摇篮’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吗?”山东民间环保人士任增颖指出,一些“名不副实”的生态旅游区建设,“将严重破坏当地的水源、植被、物种等”。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一位人士也指出,海滨休闲度假区建设将占据或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沿岸生物迁徙或死亡,打破生态平衡,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短期内无法精确评估”。而这或许使人容易放松对其危害的警惕。
如果海上休闲度假区建设涉及填海造陆,危害则更加严重。
以常见的采取顺岸平推的方式填海为例,这是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土地,但其对滨海湿地、近海生态的破坏也是最彻底和致命的。
对于邻近水域的鱼类而言,潮间带湿地就像一座支持生命的港湾,围填海使产卵场所消失,让数不胜数的鱼、虾、贝、蟹、水禽无家可归,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使近岸洋流改变流向,沿岸自净能力下降。
有前车之鉴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珠三角。近40年来,珠江口围海总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增加了大片城市用地,却导致伶仃洋西部浅滩扩大、深槽萎缩,上游来沙在新口门淤积形成新的拦门沙,造成泄洪不畅、水灾内涝。深圳由于河口湾湿地被大片造陆来发展城市和港口,使得深圳湾口淤积,近岸水域污染严重,赤潮频发,红树林湿地减少了1/3 。
被忽视的生态后果
“围海造陆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潜在危害特别大。如果得不到遏制,后果不堪设想。”中科院地理所资深海洋研究员李宝田警告说。
为避免上述争议,更多地方采取了人工岛式填海造地而不是顺岸平推。但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王诗成指出,虽然离岸的人工岛群之间有水道,但目前也仅能从水流等方面论证对环境的影响,并不足以得出以后不会影响环境的结论。“像龙口湾是自然形成的,但人工岛群建成之后,这个湾就相对消失了。”王诗成说。
即使官方,也不讳言填海造陆尤其是人工岛建设的危害。国家海洋局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海上人工岛建设用海管理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建设人工岛尤其是连陆人工岛,会改变周边海域的水动力环境,从而导致海洋生物、海水交换和海底地形地貌改变。一定海域内建设过多过密的人工岛,甚至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
由于很多项目都刚建成或在规划中,还难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填海的影响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才会非常显著,如环境污染、泥沙淤积等。
但在龙口,虽然填海的海上危害尚未显现,连带后果却已凸显:为了填海,龙口附近的屺砪岛被挖得面目全非,山头被削去一半。原为黄县八景之一的“屺砪收帆”、海光山色,已成了泥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