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我们已无法回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根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人口结构上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加速态势,更与人口高峰、就业高峰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相交织,正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银发浪潮”的挑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民办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热情度不高。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这意味着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着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肯定的是,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是必然。类比医疗和教育,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养老市场中,民办机构必将担当重任。
在社保制度相对完善的香港,民办养老机构遍布大街小巷。正如《桃姐》中黄秋生扮演的民办养老院老板所说,总有一天会开到与便利店的密度差不多。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我们的确急需充分调动和保护当前民间资本投身养老服务业的热情。
笔者认为,首先民办养老机构应坚定信念。在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养老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养老产业只会越办越好。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各级相关部门应认真细化、量化,并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制定系统性、操作性更强的配套优惠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再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努力建设专职的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队伍。要积极倡导和组织爱心志愿者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各种志愿服务,补充机构从业人员的不足,缓解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用工压力。同时,还应发挥典型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现场观摩学习管理规范、服务良好的养老机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公办和民办的身份壁垒。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引导和鼓励,促使民办养老机构建立和提高品牌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真正有益于养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