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韩 震 :“先进文化之都” 的特性与气度
时间:2012-07-11 10:09:33  来源:北京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其中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最近,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首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从实践来看,北京已经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先进理念指引下,北京成功举办了令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也空前提高。2009年10月,在继承和发展奥运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大国首都的定位来思考和谋划北京的建设与发展,成功将“三个奥运”理念转型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三个北京”战略,这标志着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0年,北京再次锁定更加高远的发展目标,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去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在凝聚人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提炼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北京精神由此成为首都市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建设“五个之都”的指示,2011年12月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作出《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文化上应承担和发挥好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代表展示功能;向心凝聚功能;首善辐射功能;示范带动功能;服务保障功能。所有这些,既是首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道路上的理论思考,也是首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探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先进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题中应有之意,同时也是其最显著的特性,“先进性”的内涵,既表现在对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显著的批判性超越上,也表现在“面向时代,立足现实,继承传统,放眼世界”的文化大视野上,更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上。

  二是“创新性”。这是“北京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动力源泉。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制胜之道,创造、创意成为文化领域最鲜明的时代标识。因此,“先进文化之都”就应该是“创新之都”。

  三是“人文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根本旨归,人是文化的动物,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用文化装备起来的。“以人为本”是通向文化之路,是通向基于人民群众实践的“人性——人的需求——人的文化需求的满足——人的文化创造的潜力挖掘和发挥”之路。“人文性”之文化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

  四是“和谐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本质特征,崇尚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理念,对外建设“和谐世界”,对内构建“和谐社会”,代表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五是“包容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胸怀和气度,也是北京精神的重要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建设“先进文化之都”的重要前提和内容。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样会促进活力从而壮大主流,因此“开放包容”、“和而不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的重要手段。这样才有可能造成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包括公正、和谐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理论和实践命题,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旗帜;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另外,北京关于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也愈来愈多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韩 震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