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六月,大雨初霁的上午,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车行岩溪镇区,一路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两旁,商铺、居民楼鳞次栉比,立面整洁大方,门前车辆停放整齐,公园、路灯、果皮箱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传统城乡的界限在岩溪已然模糊。
“岩溪镇近年来的‘脱胎换骨’首先要得益于正确规划的引领。”岩溪镇党委书记王劲东向记者介绍,从启动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该镇就十分重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规划设计上,积极构建以总规为龙头,专规、控规为支撑的城镇规划体系,用路网、绿道、田园将镇区划分为六大功能片区,形成“跨江南拓、一轴六片”的山水环绕城镇布局,全力打造城镇文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闽南特色与现代元素相互融合的生态田园小镇。镇区总规被评为省级试点镇范本。
从土地整治中尝到甜头的不止珪后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岩溪镇将农村土地整治作为落实城市反哺农村政策的重要载体,有力推进旧村拆迁、复垦工作,成功实施了10个村土地整治,可新增耕地757亩,省国土厅核定增减挂钩指标641亩,完成指标交易564亩,累计筹集资金1.4亿元,居全省首位。该镇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契机,采取规划区内就地安置、镇区集中安置等方式,引导拆迁户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鼓励经济较好的农户优先到镇区顶安小区安置。同时,加快农村宅基地清理,对享受拆迁安置政策的农户逐宗回收原宅基地,确保“一户一宅”政策得到严格落实。在征迁过程中,该镇成立村级土地整治工作组,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人协会、经济能人等社会力量作用,规范拆迁补偿程序,统一拆迁补偿标准,及时上墙公开公示,有效破解土地难征、旧房难拆、祖厝难迁等难题,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创新机制,长效管理,打造优质发展环境
“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并不是一阵风,关键还是要摸索出一套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持续优化我们的投资和人居环境,让百姓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在采访中,岩溪镇领导反复强调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岩溪镇将“田园风光、生态之城”建设与城乡规划建设、点线面攻坚计划、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建立以“美、用、管、合、俭、富”为要点的长效机制。美,就是环境整洁美观。按照“干净、整洁、美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整治、景观绿化等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道路通畅美观、环境宜居净化。用,就是设施实用利民。注重配套设施的实用性,以群众所需、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各类配套设施。管,就是管理科学长效。注重环境长效管理,加强日常监控,定时间、定路段、定人员、包责任、强督查,推动整治由道路小巷向庭院延伸,单村向连村延伸。合,就是群众支持参与。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扩大社会参与面。俭,就是改造节俭节约。坚持有机改造、绿色改造,不大拆大建、大挖大变,能省则省、能简则简、能用则用。富,就是群众增产增收。以促进群众增收为最终落脚点,将“田园风光、生态之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延长经济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这套长效机制的建立并发挥作用,岩溪镇的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在岩溪镇落户四年来,这里的软硬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对于岩溪镇近年来的大变化,2008年落户岩溪工业园的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强深有感触。“刚来时,从镇里到工业区只有一条破旧的两车道土路相连,两车交会特别费劲。如今不仅通上了宽阔的水泥路,绿化、路灯、公园等配套设施也跟上了。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我们原本担心的‘招工难’问题也迎刃而解。”发展环境跟上了,产业自然兴旺。如今,海大饲料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今年预计实现产值7个亿。目前,岩溪工业区容量已扩充至3550亩,落户企业数达65家,总投资超40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企业10家。
在岩溪镇采访行将结束时,我们慕名来到被该镇群众喜称为“外滩”的江滨公园参观。行走在花团锦簇、绿树婆娑的防洪堤上,烟波浩淼的龙津溪风光尽收眼底。许多群众结束一天的劳作,或漫步绿道,或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或在慢客亭里纳凉歇息,歌声笑声此起彼伏,一派和谐优美的景致。我们相信,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岩溪人民未来的生活图景一定更加美好灿烂。
记 者 张俊毅 见习记者 刘铭明 通 讯 员 陈金荣 刘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