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6个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发布 8成人忧食品安全
时间:2012-07-08 09:43:10  来源:小康》杂志  作者:鄂璠  
     几乎每一次与生命有关的事件发生后,都会影响人们对于平安状况的感受。

  2012年上半年,刚爆出老酸奶和果冻中使用工业明胶的消息,又发生了“铬超标胶囊”事件;在承担着“救死扶伤”重任的医院,“杀医血案”却接连发生;《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刚刚发布,就传来广东阳春校车夺取儿童生命的消息,最近濮阳校车起火,又吞噬了四名幼儿的生命……

  此时此刻,中国公众的安全感还能有多高?

  2012年5月底至6月初,《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平安小康指数”之“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安全感”调查。本次调查涉及7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京、济南),4个中部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太原)和5个西部城市(呼和浩特、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共计16个城市。经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1~2012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为73.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小康指数”是从社会治安、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心理安全等五个方面来衡量的。其中,社会治安指数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生产安全指数比上年上升2.0个百分点,经济安全指数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卫生安全指数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心理安全指数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

  《小康》调查显示,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响人们安全感的五个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44.3%),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35.3%),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混乱的报道(28.3%),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23.1%)和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21.9%)。

  在“当前最让人担忧的安全问题”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食品安全(81.8%),社会治安(49.0%),医疗安全(36.4%),交通安全(34.3%)和环境安全(20.1%),这五大安全问题也排在了“当前最受人关注的安全问题”的前五位。

  本次调查还对16个城市的平安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重庆市连续第三年排在“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榜首位;武汉市从去年的第五位升至第二位;今年新增加的调查样本——济南市则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黑马”,排在第三位。

  81.8%的受访者“食不安”

  国人最害怕“吃”到的东西: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地沟油居前三

  最近,一部以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荧屏,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还引发网络上各种地方特产热卖。为何《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火爆?有网友评论说,“心灵冲击让人落泪”。

  而《小康》杂志“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安全感”调查显示:更容易让人落泪的或许并不是“舌尖上的美味”,而是“舌尖上安全线”的缺失。

  81.8%——这个数字,真实地表明了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虽然这个数字比去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但“食品安全”第三次登上最让人担忧的安全问题排行榜首位。在“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中,位居第二位的“社会治安”仅占比49.0%,比位居第一的“食品安全”低了32.8个百分点,足以说明,中国人的“食不安”已经到了令人忧心的程度。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生安康,而我国又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食品安全也备受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的重视,6月11日,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活动做出重要批示:食品安全是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必须在加强监管、坚决严厉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同时,着力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道德诚信素质,这是实现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根本基础。

  在这次活动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介绍说,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共监测食品样品11万个,检查食品生产单位144万家次,检出不合格进出口食品2754批,查处食品质量违法案件2.8万起,重新审核并淘汰了40%的乳制品企业。

  “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的“(寝)食不安”一词,在新时期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吃不好饭”摇身变成“担忧、不放心食品安全”的背后,是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病死牲畜肉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作祟,而这五项,也分别排在了“中国公众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第1至5位。

  有接近半数(46.9%)受访者担忧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但若以“舌尖上的安全线”衡量,食品添加剂其实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被公众排在第四位的“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即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的说法,“食品添加剂并不等于‘违法添加物’,很多人把食品添加剂当成了安全事件的替罪羊。”

  品牌无“品德” 超七成人对超市“不放心”

  三成受访者给出“今年不如去年”的差评;食品信任危机从“路边小吃摊”扩大到市场、超市

  从果丁到酸奶、从汤圆到馒头、从胶囊到茶叶,哪有让人放心的品牌?

  201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极大地影响了民众的安全感受。1月,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示了14种不合格食品黑名单,其中,香港知名连锁甜品品牌“满记甜品”的一款芒果布丁,菌落总数实测值是标准值的13倍,大肠菌群数值也超标3倍多;2月,思念汤圆创可贴事件、红牛添加剂事件和三全馒头保质期内发霉事件接连发生;4月,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的一条关于“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的微博激起了“千层浪”,很快,老酸奶、果冻和破皮鞋,这三个原本不搭界的东西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强烈质疑,几天后,吉林修正等9家知名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被曝出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也调查出“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都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5月,又查出佛山一家调味公司用致癌工业盐水生产万箱酱油,令人触目惊心……

  因乳企在一系列安全事件中的问题,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中的问题,知名媒体人王小山在微博上发起“抵制蒙牛”运动,引发持续连锁反应。而另一位知名媒体人邓飞在其倡导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行动中,坚决要求食品配置中不能有牛奶,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

  《小康》调查显示,对于当前市场、超市出售的各种食品,仅2.0%的受访者能够“非常放心”地购买,23.6%的受访者“比较放心”,而其余的受访者(超过七成)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今年的食品安全状况与去年相比如何呢?36.7%的受访者认为“和以前一样”,31.7%的受访者认为“有些好转”,还有19.6%的受访者认为“比以前差些”,9.6%的受访者认为“比以前差很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安全专家分析说,有接近三成(29.2%)受访者给予了“今年不如去年”的差评,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已经陷入了信任危机。

  《小康》关于“哪个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最令您担忧?”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已经从“路边小吃摊”(76.1%)和“就餐座位数75以下的小型餐馆”(55.0%)蔓延到了“超市内食品”(28.1%)。这和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超市在近期陆续陷入“食品安全门”有关。

  对于失信企业,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指出,应大力推进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完善市场惩处和退出机制。卫生部则于6月15日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由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会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协商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各项工作等等。

    六成受访者看病首选公立大医院

  在“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中,“医疗安全”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公立大医院一直以来都是公立医院的“龙头”,是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的主阵地,也是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在公立大医院的门诊,“候诊几小时,看病几分钟”已成为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公立大医院却仍然是公众在身体不舒服或者需要看病时的首选医疗机构。在接受《小康》调查时,63.9%的受访者把信任投向了公立大医院,其次是公立社区医院(40.6%)。

<>

  虽然公立社区医院排在了第二位,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认为这个位置并不乐观,40.6%的数据也并不理想,“一般人看病都只有这两种选择,去公立大医院或者是公立社区医院,什么时候这两个选项的排名能够调换过来,60%多的人去公立社区医院,40%多的人去公立大医院,才比较理想。实际上有很多问题都不需要去公立大医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认为,医改最关键的是提高社区医院水平,使公立大医院的普通病人越来越少,疑难病人越来越多。

  对于“您在您所在的城市能够放心地看病、打针、吃药吗?”这个问题,《小康》调查显示,41.2%的受访者选择“一般”,37.0%的受访者选择“比较放心”,15.3%的受访者“比较担心”,3.6%的受访者“非常担心”,还有3.0%的受访者“很放心”。可见,“放心”的人以40.0%的比例远远超过了“担心”(18.9%)的人,而其余感觉“一般”的受访者就成为了舆论环境需要多用正面信息引导的对象。

  一半人“相信医生” 另一半人“将信将疑”

  四成受访者认为向医院派驻警务室难起作用

  本该承担着救死扶伤重任的医院和白衣天使们,近年来成为了一些患者宣泄愤怒的对象。很多医务工作者也许还没有忘记2009年的那个“黑色六月”,5起“血溅白衣”事件先后发生。今年上半年又接连发生了“杀医血案”: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患者家属将一名医生捅死,并造成3人受伤;4月13日,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内科诊室,一名用帽子、口罩遮障住面部的男子突然闯入科室里并拔出匕首,从背后刺向正在为患者诊治的赵立众医生,随后迅速逃离现场;4月28日,湖南省衡阳市三医院南院,33岁的女医生陈妤娜被人连捅28刀残忍杀害……

  其实,对立并没有赢家,医患关系之间必须重建公信力。《小康》在对医生公信力进行调查时发现:42.9%的受访者对医生“比较信任”,38.2%的受访者对医生持“将信将疑”态度,13.9%的受访者“不怎么信任”医生,3.7%的受访者“完全信任”医生,1.3%的受访者“完全不信任”医生。在祝卓宏看来,数据表明患者对于求医问药的态度比以前更加现实了,一旦医患关系中掺杂了钱的因素,牵扯到交易,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度就会下降。

  为了避免血案的再次发生,5月4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公安机关向二级以上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派驻警务室,共同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

  祝卓宏认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在他看来,缓解医患矛盾,最关键的是要看医疗体制和医生的态度。

  “派驻警务室,是治标不治本。医患纠纷最大的问题是医疗的过度市场化,医院本来是救死扶伤的事业单位,但用了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一个药品从一次配发到二次配发,再到医院,加价15%,导致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另外,医疗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认为,“不能一厢情愿地把医院变成公共场所,因为医院是事业单位,它对应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内保。”

  在《小康》调查中,40.6%的受访者认为“向医院派驻警务室起不到什么作用”。虽然王宏伟认为这个方法起不到根本作用,但也是需要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设置警务室,可防止一些民事事件转化成刑事案件。”

  半数受访者缺乏安全感

  17.2%的受访者还在担心“世界末日”

  作为心理学专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和武汉心天地心理咨询机构创办人骆霞在平时的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

  “其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有很多,基本上因家庭成长及教育背景,社会变革及环境变革所致。”骆霞说。

  祝卓宏则分析说,“基本上凡是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有的是从小没有和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的是遭遇过创伤,缺乏安全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小康》调查显示,在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受方面,仅四成人(45%)表示“有安全感”,其余55%的受访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其中有17.9%的受访者“不太有安全感”,4.1%的受访者“特别没有安全感”。

  “两成人(22%)不太有安全感或者没有安全感,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就相当于有五分之一的人容易出现过激反应。这些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很敏感的,非常容易受到负性事件影响,所以一旦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波及面还是比较大的。”祝卓宏说。

  在骆霞所接触到的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有些人甚至会雇用农民为自己种养蔬菜及所吃的食物,还有些人因为惧怕生病而被动健身、养生。

  在王宏伟看来,安全包括安全的状态和安全感,是客观上和心理主观上的两种概念。社会处于转型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人们对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重视,加上媒体的报道能够放大这些风险,就会有人开始担忧,即使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

  《小康》调查显示,对于其实并不靠谱的2012“世界末日”传言,仍有17.2%的受访者表示“现在还在担心”,还有20.7%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担心过”。对于在网上看到的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听到的关于食品卫生、治安情况、地震预言等传言或非官方发布的信息,有31.3%的受访者“有些相信并四处打探消息”,5.0%的受访者“完全相信并因此感到恐慌”,60.5%的受访者“要看具体情况”,仅有3.3%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完全不信,听听而已”。

  八成受访者关注校车安全:

  别让孩子受伤害

  超六成受访者对“恶性抢劫”案感到不安

  在今年发生的有关安全的重大事件中,对人们的安全感受影响较大的是校车安全事故和银行附近的抢劫案。由于“夺命校车”事故频发,2011年11月,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发布。

  在《小康》调查中,有38.4%的受访者认为《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作用比较大”,还有5.5%的受访者认为“作用非常大”。但遗憾的是,《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发布不久后,就传来广东阳春校车夺取儿童生命的消息,最近濮阳校车起火,又吞噬了四名幼儿的生命。幼小的生命面前,难免会让人更多地增添几分担忧,超过八成(83.6%)的受访者对中小学校车的安全性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心。

  今年1月在江苏南京和燕路农业银行附近发生的一起当街抢劫案也对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影响,50.1%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17.7%的受访者“不敢再去银行提取大额现金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安全需要是人类的重要需要之一。”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的需要分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排在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的,就是安全需求,即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因为担心未来不快乐,而耽误现在能够得到的快乐,是不值得也是没必要的,可如何才能提高安全感呢?骆霞说,有一个秘诀,就是:提升内在的自信,有信仰。(鄂璠)(实习记者李珺、傅旦妮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