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卸林 记者莫伟浓摄
保护好知识产权才有创新
“技术创新其实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昨天进行的授课中,柳卸林一上来就把技术创新和商业运作结合了起来。他表示,中国企业曾经一度以“世界工厂”闻名于世,许多产品如手机、计算机等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产品附加值不高,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多年来,我国企业一直在追赶国外先进企业。在谈到中国企业面对的创新难题时,柳卸林认为目前最大的难题首先是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地雷”。在很多的技术领域,国外企业通过申请专利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产权围墙,中国企业要找到创新超越的路径和机会。
柳卸林表示,创新是发明加商业化。苹果手机是一种创新,原来手机采用的是键盘,现在是触摸屏;原来手机是用来打电话的,现在是用来上网的。企业家把发明转化为产品,将人的创造活动转化为更有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和知识产权是互为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一种制度保障,是为了鼓励和保护创新活动。
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而创新受挫的典型案例是非常多的。我国1985年才有了知识产权法,而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因为不懂知识产权,导致由于无知而侵犯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或者自己的创新成果被别的企业抄袭复制,但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三个策略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柳卸林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主要有三个策略。
第一,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还是在制造业,最主要的还是土地、劳动力的成本以及环境的成本低于国外。国外的环境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换取的是血汗钱,而且附加值还非常低。例如一部苹果手机卖四五千元,而中国的代工企业只赚取了100元,同时还要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这种发展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中国企业要跳出价格战怪圈,要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在核心技术上要有突破。不能仅仅立足于模仿,要有前瞻性眼光。企业热衷于赚快钱,IT企业去养猪,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不可能长久。第三,外部也要有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民营企业经过充分竞争,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舍得投入,敢于投入。而很多国有企业依靠政策垄断资源获得发展,他们的创新动力普遍不足。
企业家都是具有执著、冒险、特立独行精神的人。大家都在说苹果的乔布斯,乔布斯是技术天才,但他的性格和为人与常人很不相同。
企业家需长远胸怀和梦想
“广州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这一点和香港很像。”在柳卸林看来,“低调务实是广州人的一个优点,但有时候是不是太过务实了呢?”柳卸林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他认为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广州人推动变革方面的力度虽然不小,但相对于其他先进地区还有距离。
柳卸林指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必须是一批有梦想的企业家。“现在我们的科学家已经又有了很多资源支持,但这是不能最终的技术创新的,可能会出现科技产业两张皮的情况。”柳卸林的观点是,必须有一帮敢为天下先,敢于花钱支持技术研发并投入运用的企业家,才能带动技术创新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