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零风险”不是做不到
时间:2012-06-26 10:12: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贺方 

    近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的肉和菜基本上都是依靠内地,现在内地有许多专门供港的菜场、猪场等,内地给了香港很大的支持。在供港食物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广州日报》6月24日)

    99.999%的食品安全率,这一近乎食品安全“零风险”的标准,打上“内地制造”的标签,让内地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一方面,这让人们相信内地也能生产出来足以让全世界侧目的高安全食品;另一方面,内地人会哀叹为什么我们就享受不到这样的食品安全保障?

    或许有人会说,保障供港食品安全是一项“政治任务”,加之供应香港的食品数量有限,完全可以通过特供菜场和猪场之类的方式,集中力量实现食品安全,并不具有可复制性。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如果香港的食品安全源自“特供保障”,那么,出口食品的安全性显然不是“特供保障”出来的。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甚至要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合格率。

    如此高的食品安全率,说明内地企业不仅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而且这也是一种常态化的能力。应该说,不管是供港食品还是出口食品,其安全性保障都是来自严格的监管。毕竟,内地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毕竟,仅从立法数量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保障食品安全的制度规则,之所以能够在供港食品和出口食品上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企业非常清楚,一旦产品安全出现问题,自己就要为之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供港食品自不待言,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轻则遭遇退货,企业商誉受损,重则遭遇索赔,企业要付出巨大代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既不天然地是丧心病狂的“黑心商家”,也并不必然是“卓越品质的造就者”,成为或者说选择成为什么,关键要看它处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中。正如那句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供港食品和出口食品的安全系数大幅攀升,正好说明企业的诚信品质、质量意识和所处的监管环境有直接关系。

    不同的制度环境有不同的企业行为,所谓“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企业的诚信问题固然需要谴责,但更需要反思,为什么有时候企业会非常诚信,而有时候企业甚至一点基本的诚信都没有?供港食品和出口食品其实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照出我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监管存在着太多需要落实到位的地方。当内销产品也能够享受到供港食品的安全保障时,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就是“普惠的”而非“特供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