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廖晓义:不应用西方人的鞋来量我们的脚
时间:2012-06-20 09:01:52  来源:城市化网 

2b421ca09c2d49f4905dbc04e3f7d82f.jpg

    听了梁博士的演讲我非常感动,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被感染了!梁博士是站在生命的立场、大地的立场来看待事物。我认为当人们什么时候开始回望乡土了,我们的乡村就有希望了。

    梁博士是学习文学的,她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我是学哲学社会学的,在梁博士讲述着鲜活的语句,传递那些有生命力有气息的时候,我则在进行着非常深刻的哲学的思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展方式是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要思考的三件事情。这是我们的方向,比行动重要。而现实是,中国的行动力太强了,方向呢?太少人去思考了。说到生活方式,城里的生活真的那么幸福吗?我们的食品都没有安全保障,吸入的是含有PM2.5微粒的空气,这样的生活是健康的吗?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说乡村是落后的呢?

    谈及思维方式,错误就更多了。我们用西方人的现代化方式来切割生活,这就是用西方人的鞋来量我们的脚。现在,一些西方已经进入了经济文化的全面危机,中国也面临着许多综合性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思考现代化是什么。在一次考察中我听一个人说:“农民太落后了,他们把骡子都搬上了楼!”这是农民的问题吗?是楼的问题还是骡子的问题?他的院子被拆了,也被赶上了楼,这怎么能说是农民的问题呢?我发表过一篇文章“乡土型城市化道路”,在文章中提到中国的农村可以有村落、有农场、有驿馆、有集市、有书院、有养老产业、有创意手工业,同时还有基础服务、公共服务、基础建设。这样,既有地面高速公路又有信息高速公路,完全可以创造新的生活。

    我1996年创办地球村,主要做绿色社区、绿色传媒和倡导绿色生活的工作。1999年我们深入农村做乡村建设实验,北京延庆是我们第一个实验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亲眼所见,我想说如果我们用心去建设,我们的乡村是有希望的。尽管听到过很多关于乡村的悲情故事,但在小小实践过程中我也看到了重建乡村的希望。

    我的老家在巫溪,那里有很多留守儿童,我用社会管理的方式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后来我把这个模式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10个县推广,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让社工走进乡村,把爱传递给成千上午的留守儿童。

    我给大家读一段关于回望乡村的活动宣言: 文明不管走了多远乡村都是人类的主体,现代人不管走了多远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我们今天停下匆匆脚步,回回头,望一望生养我们的家乡,看看5800万留守儿童,从小抱怨仇恨父母的人怎会不仇恨和埋怨社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骨肉分离,最甜的莫过于亲人团聚,中国乡村和留守乡村的孩子为我们所享受的现代化贡献了什么?他们为此失去了什么?我们每个人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钢筋水泥长不出粮食,城市永远要乡村喂养,守望相助的乡村社会延绵了5000年文明,在空壳化的今天,我们是否听到它的召唤,让母体在绝望中死去,还是在关爱中重生?乡村是中国的根,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留守儿童,落户乐和之家。为孩子营造家一样的社会,让党政统筹协调,大学生组成社工站,孩子组成娃娃团,爱心人士组成亲友团,形成温暖的家。让礼仪教化、爱国意识、公益精神和技艺传习成为智慧的灯,拓展乡亲们的智慧通道。进行乡土旅游成为孩子们回到农村的门,你可以组织亲友团,把你的心带回家;你可以订购安全的乡村产品,帮助更多的妈妈留下,你也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家,在人生中失落又渴望的乡土乡亲的家,不是单向的奉献,而是对乡村的回报、依恋,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中国式的环保强调从心开始,回归自然,让我们回望乡村,为故乡尽一份反哺;回望乡村,因为我们身体渴望着田野和阳光;回望乡村,因为生态文明需要还没有被钢筋、水泥全覆盖的乡村,需要还没有最后凋敝的乡土文化!回望乡村,因为我们的心灵向往家,家的共识,家的感觉,家的力量,家里那颗生命之树百年来风灾受难,伤痕累累,但是依然像母亲一样期待着儿女回来,乐和带你回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