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大堤位于赣江下游西岸的红谷滩新区内,与昌南城区隔江相望。圩堤内保护着83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是昌北城区防御赣江洪水的安全屏障。2003年7月南昌市沿江大堤管理站成立,2006年更名为南昌市昌北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2012年5月3日,昌北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被水利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从此迈入了全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第一阵营”。
近年来,该处全面实行“管养分离”,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过去的” “突击式”管理转变为日常性、规范性管理,工程面貌明显改善,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程度显著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不断呈现新貌。
创新制度,促进规范高效化水平
“机制不活,制度不严,导致发展步伐放慢,甚至可能原地踏步。”管理处徐小平处长告诉记者,他们以水管体制改革为契机,从体制上开刀,化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减灾增效作用。通过健全各项制度,创新机制,深化内部改革,细化岗位责任,制订奖惩考核标准,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立健全了《 “三重一大”议事规则》 ,规定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及重要岗位干部任用、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酸、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使政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便于群众监督,更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管养分离,提升水利管理能力
大昌北水利工程设施多、覆盖范围广,防洪任务重、责任大。2006年4月,我市水管体制改革后,该处运用市场机制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深思熟虑一番后,该处启动推行了“管养分离”管理模式,公开招聘养护单位和人员,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不合格养护单位、人员淘汰制,使堤防管理、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不同类别对养护的专业性要求,该处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养护公司对堤防、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绿化等项目进行养护、检修工作,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确定合适的、高效的养护单位,将养护工作全面推向市场。通过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全面实行” 管养分离” ,逐步建立起职能清晰的管理体制、规范科学的运行机制、畅通高效的维修养护经费渠道,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水利工程管理日趋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
借力科技,创新工程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近年来,该处始终坚持依托现代科技,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单位发展后劲和提升水利服务效率的有力支撑。目前,该处建立了办公区域网并已接通水利专网,可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汛期情报;安装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沿堤视频监控系统。
“我们通过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积极推进、推广使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徐小平介绍说,他们还引进了“水利工程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水利工程设施多画面监控、自动化远程控制、信息采集、数据收集、报警和无纸化办公等功能,日常管理工作在系统中一览无遗,随时可以掌握做什么,做多少,并可实现工程进度跟踪。该软件系统的建成基本实现了电排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目标要求,同时可以满足领导随时随地了解防洪排涝和设施运行情况,并在全球任何一地即可通过手机发送启闭闸门指令,为管理处全面实现水利信息化迈出了坚实一步。